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可燃冰”是蕴藏于海底的一种潜在能源.它由盛有“甲烷、氦气、氧气、硫化氢”等分子的“水分子笼”构成.
(1)水分子间通过氢键作用相互结合构成水分子笼.N、O、S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S(填元素符号).
(2)从海底取得的“多金属结核”样本中含“铁、锰、铬”等多种金属.
①基态个原子(Cr)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
②金属铁的晶体在不同温度下由两种堆积方式,晶胞分别如图1所示.在面心立方晶胞和体心立方晶胞中含有的Fe原子个数之比为2:1;已知,铁原子的半径为12.7×10-9cm,请计算金属铁的面心立方晶胞的晶体密度为8.0g/c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胆矾CuSO4•5H2O可写成[Cu(H2O)4]SO4•H2O,图2是[Cu(H2O)4]SO4•H2O的结构示意图.
①写出基态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9
②胆矾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类型有cf(填序号).
a.离子键    b.极性键    c.金属键      d.配位键    e.氢键      f.非极性键.

分析 (1)水分子间通过氢键作用相互结合构成水分子笼;
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减小,N元素原子2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
(2)①Cr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4,根据能量最低原理与洪特规则特例书写核外电子排布式;
②根据均摊法计算晶胞中Fe原子数目,进而计算面心立方晶胞和体心立方晶胞中含有的Fe原子个数之比;
计算晶胞质量,铁原子的半径为127×10-9cm,则晶胞棱长为127×10-9cm×4×$\frac{\sqrt{2}}{2}$,进而计算晶胞体积,再根据ρ=$\frac{m}{V}$计算晶胞密度;
(3)①Cu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4s、3d能级各失去1个电子形成Cu2+
②根据胆矾晶体的结构可知,铜离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配位键、水分子与水分子、硫酸根离子之间形成氢键、硫酸根离子与配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硫酸根与水中含有极性键.

解答 解:(1)水分子间通过氢键作用相互结合构成水分子笼;
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减小,N元素原子2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故第一电离能:N>O>S,
故答案为:氢键;N>O>S;
(2)①Cr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4,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特例,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54s1
②面心立方晶胞中Fe原子数目为8×$\frac{1}{8}$+6×$\frac{1}{2}$=4,体心立方晶胞中含有的Fe原子数为1+8×$\frac{1}{8}$=2,故面心立方晶胞和体心立方晶胞中含有的Fe原子个数之比为4:2=2:1;
面心立方密晶胞质量为4×$\frac{56}{6.02×1{0}^{23}}$g,铁原子的半径为127×10-9cm,则晶胞棱长为127×10-9cm×4×$\frac{\sqrt{2}}{2}$,则晶胞密度=4×$\frac{56}{6.02×1{0}^{23}}$g÷(12.7×10-9cm×4×$\frac{\sqrt{2}}{2}$)3=8.0g/cm3
故答案为:2:1;8.0g/cm3
(3)①Cu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4s、3d能级各失去1个电子形成Cu2+,基态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9
②根据胆矾晶体的结构可知,铜离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配位键、水分子与水分子、硫酸根离子之间形成氢键、硫酸根离子与配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硫酸根与水中含有极性键,胆矾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类型有:金属键、非极性键,
故选:cf.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涉及电离能、核外电子排布、晶胞计算、氢键、配合物等,(2)中晶体密度计算为易错点,关键是计算晶胞体积,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B.元素周期表有8个主族
C.ⅢA族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D.非金属元素都在ⅣA~ⅤⅡA和0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四种元素均为非稀有气体元素.下列关于这四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Z>Y>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X>Y
C.W的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可能相等
D.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C时,1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为0.2NA
B.2mol SO2与足量氧气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生成SO3,转移的电子数为4NA
C.含1mol Cl-的NH4Cl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使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中NH4+数为NA
D.2mL 0.5mol/L硅酸钠溶液中滴入过量盐酸制备硅酸胶体,所得胶粒数目为0.0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基态原子的L层电子是K层电子的两倍;B的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有3个;C与B同族;D的最高价含氧酸为酸性最强的无机含氧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3;D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比其低两价的含氧酸酸性强的原因是高氯酸中非羟基氧原子为3个,而氯酸中为2个(或高氯酸中Cl元素为+7价,吸引羟基氧原子的能力很强,而氯酸中Cl元素为+5价对羟基氧原子吸引能力较弱).
(2)杂化轨道分为等性和不等性杂化,不等性杂化时在杂化轨道中有不参加成键的孤电子对的存在.A、B、C都能与D形成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sp3的两元共价化合物.其中,属于不等性杂化的是NCl3、PCl3(写化学式).以上不等性杂化的化合物价层电子对立体构型为四面体形,分子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3)以上不等性杂化化合物成键轨道的夹角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等性杂化的化合物成键轨道间的夹角.由于C核外比 B多一层电子,C还可以和D形成另一种两元共价化合物.此时C的杂化轨道中没有孤对电子,比起之前C和D的化合物,它的杂化轨道多了一条.其杂化方式为sp3d杂化.
(4)A和B能形成多种结构的晶体.其中一种类似金刚石的结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是一种新型的超硬材料.其结构如图所示(图1为晶体结构,图2为切片层状结构),其化学式为C3N4.实验测得此晶体结构属于六方晶系,晶胞结构见图3.已知图示原子都包含在晶胞内,晶胞参数a=0.64nm,c=0.24nm.其晶体密度为3.11g.cm-3(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第2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工业上可用多种方法制取硅单质.
(1)由石英砂可制取粗硅,其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O2(s)+2C(s)═Si(s)+2CO△H=akJ/mol
该反应可分两步进行,其中一步反应为:SiO2(s)+C(s)═SiO(g)+CO(g)△H=bkJ/mol则另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SiO(s)=Si(s)+CO(g)△H=(a-b)kJ/mol(△H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SiO是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隔绝空气时,SiO与过量KOH溶液反应的(产物之一是硅酸钾,Si+2KOH+H2O═K2SiO3+2H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SiO+2NaOH=Na2SiO3+H2↑.
(2)粗硅提纯常用方法之一是先将粗硅与HCl反应制得SiHCl3,经提纯后再用H2还原:SiHCl3(g)+H2(g)?Si(s)+3HCl(s),不同温度及不同$\frac{n({H}_{2})}{n(SiHC{l}_{3})}$时,反应物X的平衡转化率关系如图所示:
①X是SiHCl3(填“H2”或“SiHCl3”)
②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 (1150℃)>K(950℃)(填“>”、“<”或“=”)
③下列叙述不能证明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E.
A.H2的消耗速率等于HCl生成速率的3倍;
B.恒温恒容条件下体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C.绝热恒容条件下体系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某温度下浓度商Qc不随时间而变化;
E.c(SiHCl3):c(H2):c(HCl)=l:l:3
(3)SiH4(硅烷)法生产高纯多晶硅是非常优异的方法.
①用粗硅做原料,熔融盐电解法制取硅烷原理如图所示,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Si+4H+-4e-=SiH4↑.
②硅基太阳能电池需要N、Si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Y 做钝化材料,它可由SiH4与NH3混合反应得到.已知Y 中Si的质量分数为60%,Y的化学式为:Si3N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1)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向其中通入过量的CO2,会出现软而透明的凝胶胶体,其离子方程式是SiO32-+2CO2+2H2O=H2SiO3↓+2HCO3-
(2)实验室通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2+4H+$\frac{\underline{\;\;△\;\;}}{\;}$Mn2++Cl2↑+2H2O;如有1molCl2生成,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2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
(3)铝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Ba(OH)2+2H2O=Ba(AlO22+3H2↑;
(4)氢氧化亚铁被空气里氧气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1)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该反应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是1:5.
(3)KMnO4的氧化性比Cl2的氧化性强(选填“强”或“弱”).
(4)如反应中转移了2mol电子,则产生的Cl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
(5)某同学欲用KMnO4固体配制100mL0.5mol.L-1的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制KMnO4溶液时需用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
②应用托盘天平称取KMnO4固体7.9g.
③不规范的实验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偏小的是(请填序号)CD.
A.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B.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
C.颠倒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补上
D.在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卤族元素中.没有正化合价的元素是(  )
A.FB.ClC.BrD.I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