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述实验设计,不能够达到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
A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酸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振荡,静置,分液
B比较Cl2与I2的氧化性强弱向淀粉-KI溶液中滴加少量的新制氯水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向溶液中滴加稀HNO3溶液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
D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
A、AB、BC、C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实验评价题
分析:A.酸与碳酸钠反应而除去;
B.KI被Cl2氧化后生成的I2,I2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C.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可检验氯离子;
D.加入足量BaCl2溶液引入了新的杂质.
解答: 解:A.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Na2CO3溶液,酸与碳酸钠反应而除去,故A正确;
B.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原因是KI被Cl2氧化后生成的I2,I2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故B正确;
C.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Cl-,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可检验氯离子,故C正确;
D.加入足量BaCl2溶液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分离与提纯、检验等,侧重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考查,注意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的操作性、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取等物质的量的MgO和Fe2O3 的混合物进行铝热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引发铝热反应的实验操作是
 
.做铝热反应时,内层纸漏斗底部剪一小孔用水润湿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09-25安徽省机动车氮氧化物总量减排现场会召开,会议指出,要积极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为了减轻大气污染,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即2NO+2CO?2CO2+N2△H<0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CO的转化率
C、使用高效催化剂,提高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D、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0mL0.1mol/L K2SO4 溶液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04NA
B、100g 17%的氨水中,含有氨分子的数为NA
C、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NA
D、25℃时,1.0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0.2NA 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制药厂废气中含少量SO2气体,一般用NaOH溶液或氨水吸收,以防污染环境.分别用0.1mol/L的NaOH溶液或同浓度的氨水处理相同量的废气,两种方法所需吸收液的体积关系是(  )
A、NaOH溶液的体积大于氨水
B、NaOH溶液的体积等于氨水
C、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氨水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中的实验步骤及现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及现象
A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试样
溶解
硝酸钡溶液
白色沉淀
稀硫酸
沉淀不溶解
B制取氯气并探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MnO2和稀盐酸
加热
气体
通过干燥有色布条
褪色
C证明酸性条件H2O2氧化性比I2碘化钠溶液
30%H2O2溶液
稀硝酸溶液及淀粉
溶液变蓝色
D探究浓度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FeCl3和KSCN混合溶液
加入FeCl3
红色变深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社会各界人士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也与日俱增,目前石家庄的“三鹿奶粉”事件是不法奶商向原奶中加入了三聚氰胺,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聚氰胺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碳原子,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
C、三聚氰胺分子含氮量很高,含氮量高达38.1%
D、三聚氰胺分子具有一定的酸性,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发生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稀溶液中,一定能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A、NaCl
B、Al2(SO43
C、MgCl2
D、Cu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高温下,反应H2(g)+I2(g)?2HI(g)+Q,达到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
A、缩小体积B、降低温度
C、加入氩气D、增大氢气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