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l) C(s)+$\frac{1}{2}$O2(g)=CO(g)△H=△H1
(2)2H2(g)+O2(g)=2H2O(g)△H=△H2
由此可知 C(s)+H2O(g)═CO(g)+H2(g)△H3.则△H3等于(  )
A.△H1-△H2B.△H1-$\frac{1}{2}$△H2C.2△H1-△H2D.$\frac{1}{2}$△H2-△H1

分析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将(1)-(2)×$\frac{1}{2}$,可得 C(s)+H2O(g)═CO(g)+H2(g),反应热随之相加减,可求得反应热,据此解答.

解答 解:(l) C(s)+$\frac{1}{2}$O2(g)=CO(g)△H=△H1
(2)2H2(g)+O2(g)=2H2O(g)△H=△H2
则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将(1)-(2)×$\frac{1}{2}$,可得 C(s)+H2O(g)═CO(g)+H2(g),则△H=△H1-$\frac{1}{2}$△H2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应热计算,明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的方法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核外电子数相等的微观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微粒,今有几种微粒的核外电子层结构如图所示,请按要求填空:
(1)若该微粒呈电中性,一般不与其他原子反应,这种微粒名称是氩.
(2)若该微粒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这种微粒的符号是氯离子;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ⅤⅡA族.
(3)若该微粒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这种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9个质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装置所示,以二甲醚为燃料形成的燃料电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流向:右边Pt电极→导线→左边Pt电极
B.通入氧气这边的Pt电极为负极
C.溶液中OH-向右边Pt电极移动
D.通入二甲醚的电极反应式:12OH-+CH3OCH3-12e-=2CO2+9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下列物质中:①NaCl ②NaOH  ③CH3COOH ④CO2  ⑤NaHCO3 ⑥NH3•H2O ⑦Fe ⑧金刚石 ⑨Cl2 ⑩澄清石灰水
其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有①②⑤;
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④;
能导电的有:⑦⑩(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每项中的三对物质都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A.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水、苯酚和水
B.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
C.甘油和水、乙醛和水、乙酸和乙醇
D.乙酸和水、甲苯和水、己烷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Cu(NH34]SO4•H2O是一种重要的染料及合成农药中间体,受热可分解,摩尔质量为246g•mol-1.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部分夹持装置略)验证它的部分分解产物,请回答问题:

(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在各装置中加入相应的药品和试剂.
(2)打开K2、K4,闭合K1、K3,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写出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2+2OH-=SO32-+H2O.
(3)打开K1、K3,闭合K2、K4,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分解产物中含有NH3(填化学式).
(4)CCl4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5)加热过程中,还生成Cu、N2和H2O.写出[Cu(NH34]SO4•H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3[Cu(NH34]SO4•H2O $\frac{\underline{\;\;△\;\;}}{\;}$3Cu+8NH3↑+2N2↑+3SO2↑+9H2O.
(6)若实验中称取ag[Cu(NH34]SO4•H2O收集到bmLN2(已换算成标准状况),[Cu(NH34]SO4•H2O的分解率表达式为$\frac{3×246×b×1{0}^{-3}}{2×22.4×a}$×100%.
(7)量气管读数时需注意的事项有:①气体冷却到室温;②量气装置两侧液面相平;③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若某同学按图2所示读数,则计算出的分解率偏低(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实验室从含碘废液中测定I-的含量以及碘的回收过程如下:
Ⅰ.含碘废液中I-含量的测定
用移液管量取25.00mL废液于250mL锥形瓶中,分别加入5mL 2mol•L-1 H2SO4溶液和10mL 20% NH4Fe(SO42•12H2O溶液,摇匀,小火加热蒸发至碘完全挥发,取下锥形瓶冷却后,加入10mL 2mol•L-1 H2SO4溶液,加入几滴二苯胺磺酸钠(用作指示剂),用0.025 0mol•L-1标准K2Cr2O7溶液进行滴定到终点.重复3次,数据记录见下表:(已知反应:
①2Fe3++2I-═2Fe2++I2 ②6Fe2++Cr2O${\;}_{7}^{2-}$+14H+═6Fe3++2Cr3++7H2O)
次数123
滴定体积/mL19.6019.6519.55
Ⅱ.碘的回收
取250mL含碘废液于烧杯中,加入Na2S2O3溶液,并将饱和CuSO4溶液在不断搅拌下滴加到废液中,加热至70℃左右完全反应生成CuI沉淀.过滤,得到的CuI沉淀按图1进行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从分液漏斗中逐滴加浓硝酸(注意滴液的速度),完全反应后,通过减压过滤,得到粗碘固体产品和抽滤液,然后按图2进行粗碘的提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2实验装置中烧瓶的作用升华分离冷凝回收碘.
(2)某同学欲配制200mL 2mol•L-1的H2SO4,配制方法合理的是C.
A.在200mL 1mol•L-1的H2SO4中加入22.4L标准状况下的SO3
B.向100mL 4mol•L-1的H2SO4中加入100mL水
C.取5mol•L-1的H2SO4 80.0mL,加水至200mL
D.将16g NaOH固体加入到200mL 3mol•L-1的H2SO4溶液中
(3)在盛有废液的锥形瓶中先加入5mL 2mol•L-1H2SO4的目的是加热蒸发碘时可有效抑制Fe3+水解,使后续测定结果更准确.
(4)根据滴定的有关数据,计算该废液中I-的含量为14.94g•L-1(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5)写出图1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I+8HNO3=2Cu(NO32+NO2↑+I2+4H2O.
(6)按图2装置进行粗碘提纯,采用的分离方法是升华,a、b为冷凝水进出口,其中a(填“a”或“b”)接水龙头,最终能得到较多较高纯度的单质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已知A、B、C、D、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B<C<D<E.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DC为离子化合物,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C2为非极性分子,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B、C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邻周期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人体缺E元素会得软骨病,D与E位于同主族.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A、B、C、D、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A、B、C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O<C.
(2)B的氢化物的分子式是NH3,B的氢化物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3•H2O?NH4++OH-
(3)写出化合物AC2的电子式:,它是极性(填“极性”或“非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
(4)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与D的单质反应时,B被还原到最低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Mg+10HNO3=4Mg(NO32+NH4NO3 +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饱和醇X的分子式为C5H12O,与足量乙酸反应生成酯Y,且X可由烯烃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Y的结构共有(  )
A.6种B.7种C.8种D.9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