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将CO中毒者移至通风处抢救 | |
B. | 误食硫酸铜溶液,可服用氢氧化钠溶液解毒 | |
C. | 浓H2SO4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碳酸钠稀溶液洗涤 | |
D. | 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稀盐酸冲洗 |
分析 A.将CO中毒者移至通风处抢救;
B.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C.应先用布擦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
D.氢氧化钠浓溶液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解答 解:A.CO中毒是CO结合了人体内的血红蛋白,故应将CO中毒者移至通风处抢救,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有腐蚀性,硫酸铜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误食后可服用鸡蛋清解毒,故B错误;
C.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先用布擦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浓溶液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不慎溅入眼中,应该用大量清水清洗,边洗边眨眼,不能用盐酸冲洗,以免烧伤眼睛,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性质是分析事故处理的关键,并注意安全第一,平时严格要求规范实验操作来解答即可.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0.1 mol•L-1的NaOH溶液:K+、Na+、SO42-、CO32- | |
B. | 0.1 mol•L-1的Na2CO3溶液:K+、Ba2+、NO3-、Cl- | |
C. | 0.1 mol•L-1FeCl3溶液:K+、NH4+、I-、SCN- | |
D. | 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Ca2+、Na+、ClO-、N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0.225 | B. | 0.30 | C. | 0.36 | D. | 0.4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常温下,含lmolFe的铁片与过量浓HN03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3NA个 | |
B. | 电解饱和食盐水,当阴极产生2.24LH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 |
C. | 标准状况下,33.6LS03含有9.03 xl023个S03分子 | |
D. | 在46 gN02和N204的混合物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为3NA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
A | 向FeCl3和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 | 氧化性:Cu2+>Fe3+ |
B |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SO4溶液,某电极附近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该电极为阳极 |
C | 处理锅炉水垢中的CaSO4时,依次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和盐酸,水垢溶解 | 溶度积:Ksp(CaCO3)<Ksp(CaSO4) |
D |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g+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Na2O2投入水中:2Na2O2+2H2O=4Na++4OH-+H2↑ | |
B. | 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气体:ClO-+SO2+H2O=HClO+HSO3- | |
C. | 钠投入CuSO4溶液中:2Na+Cu2++2H2O=2Na++Cu(OH)2↓+H2↑ | |
D. | 铜和稀HNO3反应:3Cu+8H++2NO3-=3Cu2++2NO2↑+4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明矾净水:Al3++3H2O═Al(OH)3↓+3H+ | |
B. | 硫酸镁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SO${\;}_{4}^{2-}$+Ba2+═BaSO4↓ | |
C. | 磷酸二氢钙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3Ca2++2H2PO${\;}_{4}^{-}$+4OH-═Ca3(PO4)2↓+4H2O | |
D. | 氨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气体:NH3•H2O+SO2═NH${\;}_{4}^{+}$+HSO${\;}_{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