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
现象 |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 | 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 |
A. | 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 |
B. | 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 |
C. | 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 |
D. | 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
分析 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Fe反应生成NO,NO遇空气变为二氧化氮;
B.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发生钝化现象;
C.对比I、Ⅱ的现象,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而Fe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且迅速被钝化,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D.根据Ⅲ中现象,说明构成原电池,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通过电流计指针偏转,可以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解答 解:A.稀硝酸具有酸性与强氧化性,与Fe反应生成NO,NO遇空气变为二氧化氮,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故A正确;
B.Ⅱ的现象是因为铁发生了钝化,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故B正确;
C.对比I、Ⅱ的现象,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而Fe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且迅速被钝化,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故C错误;
D.根据Ⅲ中现象,说明构成原电池,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通过电流计指针偏转,可以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进而判断Fe是否被氧化,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硝酸的化学性质、原电池原理,难度不大,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c(M+)>c(H+)>c(OH-)>c(A-) | |
B. | 中和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①硫酸,②盐酸和③醋酸所需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V1>V2=V3 | |
C. | 稀氨水中部分粒子的浓度大小关系:c(NH3•H2O)>c(OH-)>c(NH4+)>c(H+) | |
D. | 1mol/LNaX和1mol/LNaY两种盐溶液中c(X-)=c(Y-)+c(HY),则HX为强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元素A的氢化物比元素B的氢化物更稳定 | |
B. | 元素C、D、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 | |
C. | 原子半径:C>D>B | |
D. | 元素B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比元素E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v(A)=0.5 mol/(L•s) | B. | v(B)=0.3 mol/(L•s) | C. | v(C)=0.8 mol/(L•s) | D. | v(D)=1.0 mol/(L•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①、②、③ | D. | ②、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向其中再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时,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增大 | |
B. |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c(CH3COO-)>c(Na+)>c(OH-)>c(H+) | |
C. | 向其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呈中性时,c(Na+)=c(CH3COO-) | |
D. | 加水稀释时$\frac{c(C{H}_{3}C{O}^{-})}{c(N{a}^{+})}$的值减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