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在298K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表:
物质XYZ
初始浓度/mol•L-10.10.20
平衡浓度/mol•L-10.050.05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g)+3Y(g)?2Z(g),其平衡常数为1600 (L/mol)2
C.增大压强,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分析 A.转化率=$\frac{浓度变化量}{起始浓度}$×100%计算;
B.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浓度变化量之比,而△c(X):△c(Y):△c(Z):=0.05:0.15:0.1=1:3:2,则反应的方程式为X+3Y?2Z,平衡常数K=$\frac{{c}^{2}(Z)}{c(X)•{c}^{3}(Y)}$;
C.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
D.温度改变后,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常数会改变.

解答 解: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frac{0.1mol/L-0.05mol/L}{0.1mol/L}$×100%=50%,故A正确;
B.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浓度变化量之比,而△c(X):△c(Y):△c(Z):=0.05:0.15:0.1=1:3:2,则反应的方程式为X+3Y?2Z,平衡常数K=$\frac{{c}^{2}(Z)}{c(X)•{c}^{3}(Y)}$═$\frac{0.{1}^{2}}{0.05×0.0{5}^{3}}$=1600,故B正确;
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
D.改变温度后,该平衡移动发生移动,则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化学平衡及其影响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表达式,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1)常温下将1molNH4Cl和0.2molNaOH溶于水配成1L溶液.
①该溶液中存在4个平衡体系,写出任意3个:NH3•H2O?NH3+H2O、NH3•H2O?NH4++OH-、NH4++H2O?NH3•H2O+H+
②该溶液中浓度为1mol/L的微粒是Cl-
③该溶液中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的三种微粒是NH4+、NH3•H2O、NH3
(2)醋酸是一种弱电解质. 某温度下,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pH值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图II(填“I”或“Ⅱ”)为醋酸稀释的图象.

(3)Ba(OH)2是一种强电解质,现有25℃、pH=13的Ba(OH)2溶液.
①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mol/L;
②该溶液与某浓度的盐酸按体积比(碱与酸之比)1:9混合后,所得溶液pH=11(假设混合溶液的体积等于混合前两溶液的体积和),该盐酸溶液的p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表示25℃时用0.1 mol/L的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 K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
B.乙表示醋酸溶液滴定NaOH和氨水混合溶液的电导率曲线
C.丙中曲线表示反应N2(g)+3H2(g)?2NH3(g)△H<0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D.丁中①、②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H<0使用和未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已知Al(OH)3胶粒能够净水,则Fe(OH)3胶粒能(填“能”或“不能”)净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已知25℃时,0.10mol.L-1的CH3COOH的电离度为1.3%,pH=3.1.
(1)某温度下,测得1L 0.10mol.L-1的CH3COOH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1.7×10-5.则向该溶液中再加入1.7×10-2mol CH3COONa可使溶液的pH约为4(溶液体积变化和H2O的电离均忽略不计).
(2)25℃时,在20ml 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醋酸溶液,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以下问题:
①A点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H3COO-)>c(Ba2+)>c(OH-)>c(H+
②取20ml这种Ba(OH)2溶液加水稀释到200ml,
所得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1×10-12mol•L-1
③若C点PH=3,则C(CH3COOH)+C(H+)=0.05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回答①②:
①打开K2,闭合K1
A电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
B极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红色物质生成.
②打开K1,闭合K2
A电极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锌极镀上一层红色物质;
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2)根据图2回答③④:
③将较纯净的CuSO4溶液放入上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电解,电解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u2++2H2O$\frac{\underline{\;通电\;}}{\;}$2Cu+O2↑+4H+
④实验完成后,铜电极增重64g,石墨电极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11.2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有酸溶液A,pH=a;碱溶液B,pH=b.为测定A、B混合后溶液导电性的变化以及探究A、B的相关性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常温下,水的离子积Kw=1×10-14
(1)实验时,滴定管中应盛A(选A或B)溶液.
(2)若A为一元强酸,B为一元强碱,且a+b=14.该同学在烧杯中先加入其中一种溶液,闭合开关K,测得烧杯中灯泡的亮度为10(假设亮度由暗到亮表示为1、2、3、…10、11、12、…20).断开开关K,将滴定管中的溶液逐滴加入到烧杯中.当从滴定管滴入烧杯中的溶液体积和烧杯中盛有的溶液体积相等时,停止滴加溶液并闭合开关K,此时灯泡G的亮度约为5,原因是反应后烧杯中自由离子的浓度约为原溶液的一半.烧杯中得到的溶液pH=7.
(3)若A为强酸,B为强碱,且a+b=14.断开开关K,将滴定管中的溶液逐滴加入到烧杯中.当测得烧杯中溶液pH和“(2)”中最后得到的溶液pH相同时,停止滴加溶液.此时烧杯中的溶液中阳离子浓度大于阴离子浓度,原因可能是A为多元强酸.
(4)若A的化学式为HR,B的化学式为MOH,且a+b=14,两者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则混合溶液中必定有一种离子能发生水解,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为R-+H2O?OH-+HR.此时烧杯中的混合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一定正确的是③⑤(填序号).
①c(MOH)>c(M+)>c(R-)>c(H+)>c(OH-)  ②c(HR)>c(M+)>c(R-)>c(OH-)>c(H+
③c(R-)>c(M+)>c(H+)>c(OH-)          ④c(M+)>c(R-)>c(OH-)>c(H+
⑤c(M+)+c(H+)=c(R-)+c(OH-)             ⑥c(MOH)=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电镀厂镀铜废水中含有CN-和Cr2O72-离子,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该厂拟定下列流程进行废水处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处理废水流程中主要使用的方法是氧化-还原法;
(2)②中反应后无气体放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N-+ClO-═CNO-+Cl-
(3)步骤③中,每处理0.4mol Cr2O72-时转移电子2.4mol,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取少量待测水样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再加Na 2S溶液,蓝色沉淀转化成黑色沉淀,请使用化学用语和文字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3S2O32-+4Cr2O72-+26H+═6SO42-+8Cr3++13H2O;
(5)目前处理酸性Cr2O72-废水多采用铁氧磁体法.该法是向废水中加入FeSO47H2O将Cr2O72-还原成Cr3+,调节pH,Fe、Cr转化成相当于:(铁氧磁体,罗马数字表示元素价态)的沉淀.
处理1mol Cr2O72-,需加入a mol FeSO4.7H2O,下列结论正确的是D.
A.x=0.5,a=8                 B.x=0.5,a=10
C.x=1.5,a=8                 D.x=1.5,a=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于Ksp(ZnS)>Ksp(CuS),所以ZnS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CuS沉淀
B.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C.其他条件不变,离子浓度改变时,Ksp不变
D.两种难溶电解质,K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