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W的非金属性比Z的弱
B. 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C. Y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
D. 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在同主族元素中最强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B、C为中学常见单质,其中一种为金属;通常情况下,A为固体,B为液体,C为气体。D、E、F、G、H、X均为化合物,其中X是一种无氧强酸、E为黑色固体,H在常温下为液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某些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A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_、X__________。
(2)在反应①~⑦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填编号)。
(3)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每消耗0.3 mol的A,可转移电子________ mol。
(5)写出D的溶液与小苏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
B.用pH计、电导率仪(一种测量溶液导电能力的仪器)均可监测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
C.邻苯二甲酸氢钾可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假如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则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小
D.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则可判断该溶液含有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反应最能体现“原子经济”的是
A. 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B. 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C. 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 D. 用苯和浓硝酸反应制取硝基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以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实验表明:①中的温度降低,由此判断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是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实验②中,该小组同学在烧杯中加入5 mL 1.0 mol/L盐酸,再放入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观察产生H2的速率,如图A所示,该反应是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能量变化可用下图中的____________(填“B”或“C”)表示。
图A中0一tl段化学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酯类物质广泛存在于香蕉、梨等水果中。某实验小组先从梨中分离出一种酯,然后将分离出的酯水解,得到乙酸和另一种化学式为C6H13OH的物质。对于此过程,以下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C6H13OH分子含有羟基
B.C6H13OH可与金属钠发生反应
C.实验小组分离出的酯可表示为CH3COOC6H13
D.不需要催化剂,这种酯在水中加热即可大量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诺贝尔物理学奖曾授予“光纤之父”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两位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下列关于二氧化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虽然是酸性氧化物,但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硅酸
B.用二氧化硅制取单质硅时,当生成2.24 L气体(标准状况)时,得到2.8 g硅
C.6 g的二氧化硅中含有0.2 mol的共价键
D.二氧化硅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但能与碳酸钠固体在高温时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以下叙述制备氯化铜:将含有FeO杂质的CuO粉末慢慢加入浓盐酸中,充分
反应后粉末溶解。已知:FeS不溶于水,但溶于强酸。
溶液中被沉淀离子 | Fe3+ | Fe2+ | Cu2+ |
完全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pH | ≥3.7 | ≥9.6 | ≥6.4 |
在除去溶液中的Fe2+时,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纯铜粉,将Fe2+还原为Fe
B.直接加NaOH溶液,调整溶液的pH≥9.6
C.先将Fe2+氧化成Fe3+,再调整溶液pH至3.7~4
D.通入H2S使Fe2+直接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