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2 CrO42-(黄色)+2H+。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变黄,③中溶液橙色加深

B.②中Cr2O72-被C2H5OH氧化

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D.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设想通过原电池反应以H2和Cl2为原料生产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为H2-2e-=2H+
B.在电池工作时,H+移向负极
C.电池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以盐酸作为电解质溶液,并不断补充蒸馏水,以维持溶液一定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关于铵盐的中不正确的是(  )
a、铵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b、铵盐都能水,铵盐中只含有非金属元素而不可能含有金属元素
c、铵盐都不稳定,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
d、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都能与强碱反应
e、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的原因是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分解产生的气体隔开了空气.
A.bcdeB.abdeC.abcD.ac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北省荆门市高三上九月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复杂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下列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含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AlO2-、Al(OH)3、OH-、CO32-

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2+、Ag+、Cu2+、H+的溶液中加入Zn:Ag+、Cu2+、H+、Fe2+

C.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通入CO2:KOH、Ba(OH)2、BaCO3

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l2:I-、Br-、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上学期10月定位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以Na2SO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

实验

试剂

现象

滴管

试管

2 mL

0.2 mol·L?1 Na2SO3溶液

饱和Ag2SO4溶液

Ⅰ.产生白色沉淀

0.2 mol·L?1 CuSO4

Ⅱ.溶液变绿,继续滴加产生棕黄色沉淀

0.1 mol·L?1 Al2(SO4)3溶液

Ⅲ.开始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

(1)经检验,现象Ⅰ中的白色沉淀是Ag2SO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Ⅰ:____________。

(2)经检验,现象Ⅱ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O42?,含有Cu+、Cu2+和SO32?。

已知:Cu+Cu +Cu2+,Cu2+CuI↓(白色)+I2。

①用稀硫酸证实沉淀中含有Cu+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②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32?。

a.白色沉淀A是BaSO4,试剂1是____________。

b.证实沉淀中含有Cu+和SO32?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已知:Al2(SO3)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经检验,现象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____________。

②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i. Al(OH)3所吸附;ii.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对假设ii设计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ii成立。

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步骤一:

步骤二:

则V1___________V2(填>,<或=)。

(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___________。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__________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上学期10月定位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图2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则y轴表示

A.c(H+) B.c(Zn2+) C.c(SO42-) D.铜棒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福建省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下图表示的是用明矾[KAl(SO4)2·12H2O]制取硫酸铝和硫酸钾的操作流程图,请根据此图回答有关问题。

(1)进行操作②时,加入的试剂是 ,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A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进行操作④时,所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同时要对反应混合物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福建省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

B.“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

C.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

D.该过程的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目前半导体生产展开了一场“铜芯片”革命--在硅芯片上用铜代替铝布线,古老的金属铜在现代科技应用上取得了突破,用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生产粗铜,其反应原理如下:CuFeS2$→_{800℃}^{O_{2}}$Cu2S$→_{△①}^{O_{2}}$Cu2O$→_{②}^{Cu_{2}S}$Cu
(1)基态铜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硫、氧元素相比,第一电离能较大的元素是O(填元素符号).
(2)反应①、②中均生成有相同的气体分子,该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类型是sp2,其立体结构是V形.
(3)某学生用硫酸铜溶液与氨水做了一组实验:CuSO4溶液$\stackrel{氨水}{→}$蓝色沉淀$\stackrel{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写出蓝色沉淀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深蓝色透明溶液中的阳离子(不考虑H+ )内存在的全部化学键类型有共价键、配位键.
(4)铜是第四周期最重要的过渡元素之一,其单质及化合物具有广泛用途,铜晶体中铜原子堆积模型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铜的某种氧化物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若该晶体的密度为d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胞中铜原子与氧原子之间的距离为$\frac{\sqrt{3}}{4}$×$\root{3}{\frac{288}{a{N}_{A}}}$×1010pm.((用含d和NA的式子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