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及现象结论
A将铜粉加入1.0mol•L-1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金属铁比铜活泼
B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Br-还原性强于Cl-
D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NH4Cl固体可以升华
A.AB.BC.CD.D

分析 A.Cu和Fe3+反应生成Fe2+和Cu2+
B.原溶液中含有Fe3+,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C.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D.升华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氯化氢和氨气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氯化铵.

解答 解:A.Cu和Fe3+反应生成Fe2+和Cu2+,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则不能说明活泼性Cu>Fe,Fe和Cu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2+和Cu,则活泼性Fe>Cu,故A错误;
B.原溶液中若含有Fe3+,加入KSCN溶液,溶液也会呈红色,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故B错误;
C.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该实验现象说明氯气和溴离子反应生成溴,溴离子是还原剂、氯离子是还原产物,则Br-还原性强于Cl-,故C正确;
D.升华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氯化氢和氨气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氯化铵,所以氯化铵分解和氯化铵生成都发生化学变化,不属于升华,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升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检验、金属活泼性强弱判断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A,注意B中离子检验时要排除其它因素干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实验室使用pH传感器来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HCO3的含量,称取1.59g样品,溶于水配成250.00mL溶液,取出该溶液25.00mL用0.010mol•L-1盐酸滴定,得到图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样品n(NaHCO3)=(28.1-11.9)×10-4mol
B.计量点②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Cl-
C.计量点①-②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H2O+CO2
D.使用该方法测定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中的NaOH含量,将会得到1个计量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工业上电解氧化铝要求其纯度不得低于98.2%,而天然铝土矿的氧化铝含量为50%~70%,杂质主要为SiO2、Fe2O3、CaO、MgO、Na2O等.工业生产铝锭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部分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
沉淀物Al(OH)3Fe(OH)3Mg(OH2
开始沉淀pH
(离子初始浓度0.01mol/L)
4.32.310.4
完全沉淀pH
(离子浓度<10-5 mol/L)
5.24.112.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盐酸时,氧化铝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
(2)实验室进行步骤②的操作名称为过滤,其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烧杯、玻璃棒.
(3)固体A的化学式为SiO2,物质C的化学式为NaOH[或Ca(OH)2];溶液中的Na+、Ca2+、Mg2+是在步骤④(填序号)中分离出去的.
(4)步骤③调节pH的数值范围为4.1≤pH<4.3,步骤④调节pH的数值范围为5.2≤pH<1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物质在所述变化中,既发生离子键破坏,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  )
A.干冰升华B.烧碱融化C.HCl气体溶于水D.NH4Cl受热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热稳定性:H2O>HF>H2S
②原子半径:Na>Mg>O
③酸性:H3PO4>H2SO4>HClO4
④离子半径:Na+<Cl-<S2-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如图所示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多余的氯气可以贮存在b瓶中,其中各试剂瓶中所装试剂为:B(氢硫酸)、C(碘化钾淀粉溶液)、D(水)、F(紫色石蕊试液).

(1)若A中烧瓶中的固体为MnO2,液体为浓盐酸,则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如何检查装置G的气密性:关闭A中分液漏斗活塞G中活塞K(或用止水夹夹住A、G间的橡皮管并关闭G中活塞K),从c向容器内加水,c的下端浸入页面且c中液面高于b瓶内液面,若一段时间后c中液面不下降(或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说明气密性好(写出操作方法和现象).
(3)G中b瓶内宜加入的液体是饱和食盐水;实验开始后B中的现象是上不空间由无色变为黄绿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C中的现象是上部空间由无色变为黄绿色,溶液变蓝色,F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
(4)E装置中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炭粉,若E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写出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Cl2+2H2O(g)$\frac{\underline{\;\;△\;\;}}{\;}$CO2+4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对于放热反应H2+Cl2$\frac{\underline{\;点燃\;}}{\;}$2HC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C.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2mol H-Cl键所放出的能量
D.该反应中,化学能只转变为热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请用下列10种物质的序号填空:①O2;②H2;③NH4NO3;④K2O2;⑤Ba(OH)2;⑥CH4; ⑦CO2;⑧NaF;⑨NH3;⑩I2
其中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是①②⑩;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是⑥⑦⑨;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④;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是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常温下,向100mL 0.01mol•L-1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mol•L-1M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信息可知HA为强酸(填“强”或“弱”),理由是0.01 mol•L-1HA的pH为2,说明HA完全电离.
(2)常温下一定浓度的MA稀溶液的pH=a,则a<7(填“>”、“<”或“=”),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为M++H2O?MOH+H+
(3)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10-amol•L-1
(4)请写出K点所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c(M+)>c(A-)>c(OH-)>c(H+
(5)K点对应的溶液中,c(M+)+c(MOH)=2c(A-)(填“>”、“<”或“=”);若此时溶液中,pH=10,则c(MOH)+c(OH-)=0.005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