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的是(  )
A.环己烯B.丙烯C.乙烷D.氯乙烯

分析 碳碳双键为平面结构,与双键C直接相连的C一定共面,甲基、亚甲基中C均为四面体构型,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环己烯含碳碳双键,但含4个亚甲基,不可能所有原子共面,故A错误;
B.丙烯中含碳碳双键、甲基,甲基中C均为四面体构型,不可能所有原子共面,故B错误;
C.乙烷中C均为四面体构型,不可能所有原子共面,故C错误;
D.含碳碳双键,均与双键C之间相连,则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有机物的构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甲基、亚甲基与甲烷的结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钛白粉(主要成分是TiO2),广泛用于油漆、塑料、造纸等行业,还可用作乙醇脱水、脱氢的催化剂.工业上常以钛矿石(主要成分为FeTiO3(钛酸亚铁),并含FeO、Al2O3、SiO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经过以下流程制得TiO2,并获得副产品FeSO4•7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l)步骤I的目的是除去Al2O3和SiO2
(2)写出步骤Ⅱ中FeTiO3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TiO3+2H2SO4=TiOSO4+FeSO4+2H2O.
(3)步骤II中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操作可以得到FeSO4•7H2O.晶体,还可以利用酸化的FeSO4溶液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反应生产硫酸锰(MnSO4,易溶于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2Fe2++4H+═Mn2++2Fe3++2H2O
(4)请结合化学用语用化学平衡理论解释步骤Ⅲ中将TiOSO4转化为H2TiO3的原理:溶液中存在平衡:TiO2++2H2O=H2TiO3+2H+,当加入热水稀释、升温后,平衡正向移动,生成H2TiO3
(5)为测定步骤II后溶液中TiOSO4的含量,首先取待测钛液10mL加水稀释至100mL,再加过量铝粉,充分振荡,使其完全反应:3TiO2++Al+6H+═3Ti3++Al3++3H2O.过滤后,取出滤液20.00mL,以KSCN溶液为指示剂,用0.1000mol•L-1 NH4Fe(SO42溶液滴定至终点,再重复2次,测得平均值为30.00mL.
①该滴定达到终点时的现象当滴入最后一滴NH4Fe(SO42溶液时,溶液变为血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则说明达到终点
②待测钛液中TiOSO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50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
A室温下,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
B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出现白色沉淀.Ksp(Ba2S O4)<Ksp(Ca2S O4
C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Fe2+的氧化性比I2的强
D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0.1mol•L-1 Na2SO3溶液的PH约为10;0.1mol•L-1 NaHSO3溶液的PH约为5.HSO3-结合H+的能力比SO32-的强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下列物质转换关系(如图),反应的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乙是两种常见金属,反应Ⅲ的实验现象是苍白色火焰,瓶口出现白雾.
①反应I中,甲在通常条件下和水剧烈反应,除丙外,还生成一种强腐蚀性的物质,则工业上生产甲的一般方法是C.(填序号)
A.热分解法    B.热还原法    C.电解法
②反应Ⅱ中,乙与H2O在高温下反应,除丙外,还生成一种有磁性的物质,则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3Fe+4H2O(g)$\frac{\underline{\;高温\;}}{\;}$Fe3O4+4H2
③通过比较反应I、Ⅱ的反应条件,可得出甲的金属性比乙的金属性强(填“强”或“弱”),比较二者金属性强弱的依据还可以是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NaOH>Fe(OH)3(写出一种即可).
(2)若甲、乙是化合物,且反应Ⅲ是工业制漂白粉的反应.
①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是2Cl2+2Ca(OH)2=2Ca2++2Cl-+2ClO-+2H2O.
②反应I的另一种产物为有机物,则该有机物的电子式是
③已知次氯酸的酸性弱于碳酸,则在饱和氯水中加入少量石灰石,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Cl2+H2O+CaCO3=Ca2++2Cl-+2HCl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我国利用合成气直接制烯烃获重大突破,其原理是(  )
反应①:C(s)+$\frac{1}{2}$O2(g)═CO(g)△H1
反应②:C(s)+H2O(g)?CO(g)+H2(g)△H2
反应③:CO(g)+2H2(g)?CH3OH(g)△H3=-90.1kJ•mol-1
反应④:2CH3OH(g)?CH3OCH3(g)+H2O(g)△H4,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反应⑤:3CH3OH(g)?CH3CH═CH2(g)+3H2O(g)△H5=-31.0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③使用催化剂,△H3减小
B.反应④中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C.△H1-△H2<0
D.3CO(g)+6H2(g)?CH3CH═CH2(g)+3H2O(g)△H=-121.1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三种短周期元素,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5,且Z的原子序数是X的原子序数的2倍.X、Y、Z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素X,Z的单质均存在同素异形体B.A和C溶于水,溶液均显碱性
C.A和B都可能具有漂白性D.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物质中,可溶于水的是(  )
A.胆固醇:B.芬必得:
C.保幼激素JH-I:D.维生素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向甲、乙两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 A、2molB和1molA、l mol B.相同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A(g)+B(g)?xC(g)△H<0.测得两容器中c(A)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可能等于2也可能等于3
B.若向平衡后的乙容器中充入C,则再次达到平衡时A 的体积分数不变
C.单独升高甲容器的温度,可使甲容器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乙容器相同
D.若其它条件不变,使乙容器体积变为2L,则平衡时乙容器中:0.25mol•L-1<c(A)<0.5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在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碳酸钠:一定温度下,往一定量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氨气达到饱和后,再不断通入CO2,一段时间后,出现沉淀,过滤得到NaHCO3晶体.
(1)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加热NaHCO3得到纯碱制品,实验室可进行此操作的装置是BC.

(3)得到的纯碱制品含有少量NaHCO3和NaCl,设计实验验证样品中各种组分.试剂和仪器限选用:试管、胶头滴管、过滤装置、Ba(NO32溶液、NaOH溶液、AgNO3溶液、澄清石灰水、稀硫酸、稀盐酸、稀硝酸.
步骤一:取少量制品于试管中,加少量蒸馏水,振荡,溶解.往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振荡,观察现象:溶液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结论:试样中含有Na2CO3
步骤二:将步骤一的浊液过滤,取滤液于试管中B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振荡,观察现象: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样品中含有NaHCO3
步骤三:将步骤二的浊液过滤,取滤液于试管C中,先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再加入少许AgNO3溶液振荡,观察现象: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试样中含有NaCl.
(4)某同学为测定一份NaHCO3和Na2CO3混合固体中NaHCO3的纯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C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若按A方案进行实验,则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frac{a-\frac{84b}{31}}{a}$(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