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实验中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相等(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因中和热是指稀强酸与稀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用50mL0.50mol/L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分析 (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缺少仪器;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
(3)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
(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
(5)根据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分析;要保证一种物质完全反应,需另一种物质过量;

解答 解:(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故答案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使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
故答案为:偏小;
(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因中和热是指稀强酸与稀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5)氨水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小,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用50mL0.50mol/L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则二者不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比理论值要小;
故答案为:偏小;偏小;

点评 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可以根据中和热概念分析,注意弱电解质电离吸热,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有甲、乙两位同学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设计了由铜和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铜的两种方案:①铜与浓硫酸加热直接反应,即Cu→CuS04
②将铜加到热的稀硫酸中并通入空气来制备硫酸铜,即由Cu→CuO→CuSO4
试回答:
(1)、写出方案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这两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比较合理?②.(答编号),理由是无污染物产生,节约原料
(2)、实验室采用方案①取6.4g铜片和10mL 18mol•L-1浓硫酸,放在试管中共热时发现,铜与热的浓硫酸反应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蓝色溶液,而是在试管底部看到灰白色沉淀.甲、乙两位同学为了验证其中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设计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倾倒掉上层液体后,向所得灰白色的固体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边加边搅拌
实验现象:沉淀中白色物质溶解,溶液为蓝色
实验结论:所得灰白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CuSO4
直到最后反应完毕,发现试管中还有铜片剩余.可两位同学仍然认为试管中还有硫酸剩余,他们这样认为的理由是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逐渐变小,由浓变稀,稀硫酸不能与铜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Ⅰ在一定温度下,把2体积N2和6体积H2通入一个带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容器中,活塞的一端与大气相通(如图1所示).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N2+3H2?2NH3(放热),若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体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设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N2、H2和NH3的体积,如果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和体积与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那么
①若a=1,c=2,则b=3.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将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②若需规定起始反应向逆方向进行,则c的范围是1<c≤4.
(2)在上述装置中,若需控制平衡后混合气体为6.5体积,则可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温度理由是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气体总分子数减少.
Ⅱ在容积不同的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同量的N2和H2,在不同温度下,任其发生反应N2+3H2I?2NH3,并分别在t秒时测定其中NH3的体积分数,绘图如图2:

(3)A,B,C,D,E五点中,尚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点是AB.
(4)AC段的曲线是增函数,CE段曲线是减函数,试从反应速率和平衡角度说明理由.AC段的曲线是增函数,原因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反应向正向进行,温度在升高反应速率进一步加快,所以NH3%逐渐增大.CE段曲线是减函数,原因在C点时该反应已经达到了平衡状态,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所以NH3%逐渐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   )沸点/℃溶解性
环己醇1000.9618161微溶于水
环己烯820.810283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1.48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名称是蒸馏烧瓶.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B(填正确答案标号).A.立即补加B.冷却后补加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检漏并须清洗干净;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干燥.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ACD(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球形冷凝管 E.接收器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7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苯甲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用下列装置(图A中的加热装置没有绘出)制取高纯度的苯甲酸甲酯,实验前他们从有关化学手册中查得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表所示
苯甲酸甲醇苯甲酸甲酯
熔点/℃122.4-97-12.3
沸点/℃24964.3199.6
密度/g.cm-31.26590.7921.0888
水溶性微溶互溶不溶
实验一:制取苯甲酸甲酯
(1)在烧瓶中混合有机物及浓硫酸的方法是先将一定量的苯甲酸放入烧瓶中,然后再加入甲醇,最后边振荡边缓慢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试管中盛放的液体可能是Na2CO3溶液,烧瓶中反应的方程式,要想提高苯甲酸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加入过量的甲醇、移去苯甲酸甲酯

实验二:提纯苯甲酸甲酯
(2)停止加热,待烧瓶内的混合物冷却后,将试管及烧瓶中的液体转移到分液漏斗中,然后塞上分液漏斗的塞子再振荡后静置后,取下塞子、打开活塞,使(填主要成分的名称)苯甲酸甲酯进入锥形瓶,此时目标产物中所含杂质最多的物质是甲醇.
(3)用图C装置进行蒸馏提纯时,当温度计显示199.6 0C 时,可用锥形瓶收集苯甲酸甲酯.
实验三:探究浓硫酸在合成苯甲酸甲酯中的作用
(4)为确定浓硫酸对此反应存在催化作用,可另取等量反应物在不加浓硫酸情况下进行相同程度的加热,然后测量两个实验中的某种数据,该数据是相同时间内两个试管里生成有机层的厚度或两个试管中生成相同厚度的有机层所需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列出了11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

(1)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Ar 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HClO4元素⑥与⑦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2)⑧、⑨元素形成的单质较活泼的是Cl2请设计实验证明它们活泼性的强弱根据置换反应反应Cl2+2Br-=2Cl-+Br2可证明单质氧化性Cl2>Br2
(3)②、③、⑧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l->K+>Mg2+
(4)实验室用元素⑧的氢化物制取⑧的单质的反应方程式4HCl(浓)+MnO₂$\frac{\underline{\;\;△\;\;}}{\;}$MnCl₂+Cl₂↑+2H₂O
(5)⑤单质、石墨和二氧化钛(TiO2)按比例混合,高温下反应得到的两种化合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产物是TiC(在火箭和导弹上有重要应用)其反应方程式为4Al+3C+3TiO2$\frac{\underline{\;高温\;}}{\;}$2Al2O3+3Ti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食盐中的抗结剂是亚铁氰化钾,其化学式为K4[Fe(CN)6]•3H2O.42.2g K4[Fe(CN)6]•3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15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K4[Fe(CN)6].
(2)查阅资料知:虽然亚铁氰化钾自身毒性很低,但其水溶液与酸反应放出极毒的氰化氢(HCN)气体;亚铁氰化钾加热至一定温度时能分解产生氰化钾(KCN).据此判断,烹饪食品时应注意的问题为应避免与醋、西红柿等酸性物质一起烹饪;控制烹饪温度不超过400℃.
(3)在25℃时,将a mol•L-1的KCN溶液与0.01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溶液pH=7,则KCN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a>0.01mol•L-1(填“>”、“<”或“=”);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HCN的电离常数Ka=(100a-1)×10-7 mol•L-1
(4)在Fe2+、Fe3+的催化作用下,可实现2SO2+O2+2H2O═2H2SO4的转化.已知,含SO2的废气通入含Fe2+、Fe3+的溶液中时,其中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则另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42-+4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实验事实可以用同一反应原理解释的是(  )
A.活性炭、氯气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B.苯、乙醇、纤维素都能与浓硝酸反应
C.乙烯、氯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
D.淀粉、蛋白质都能发生显色(或颜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表示的反应关系中,部分产物被略去.已知2mol白色固体粉末X受热分解,恢复到室温生成白色固体A、无色液体B、无色气体C各1mol.A、X、E、G、H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且H为淡黄色固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NaHCO3,HNa2O2
(2)写出E+Al→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H2O.
(3)写出G溶液中通入过量C制取D的反应离子方程式:AlO2-+CO2+2H2O═Al(OH)3↓+HCO3-
(4)写出X溶液中滴加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3-+Ca2++OH-═CaCO3↓+H2O.
(5)0.1mol H与足量的C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