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乙两同学研究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情况。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Ⅰ | 向2 mL 1 mol·L-1 FeCl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溶液 |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红褐色,并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 |
(1)常温下,FeCl3溶液的pH________7(填“<”、“>”或“=”)。
(2)分析红褐色产生的原因。
①甲同学认为步骤I中溶液呈红褐色是因为生成了Fe(OH)3,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呈红褐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可能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其中Fe3+→Fe2+;请写出Fe3+跟S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1.Fe2+与SO 2.墨绿色的FeSO3与黄色的FeCl3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红褐色。 |
(3)甲同学为了确认溶液呈红褐色的原因是生成了Fe(OH)3,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Ⅱ | 用激光笔照射步骤I中的红褐色溶液 | 出现“丁达尔效应” |
甲同学因此得出结论:溶液呈红褐色是因为生成了Fe(OH)3。而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得出结论的证据仍然不足,乙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
(4)为进一步确认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情况,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Ⅲ | 向1 mol·L-1的FeCl3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SO2 | 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褐色 |
Ⅳ | 用激光笔照射步骤Ⅲ中的红褐色溶液 | 没有出现“丁达尔效应” |
①经检验步骤Ⅲ中红褐色溶液含有Fe2+,检验Fe2+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
a.K3[Fe(CN)6]溶液 b.KSCN溶液 c.KMnO4溶液
②请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Ⅲ中出现红褐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论:由上述实验得知,甲、乙两同学所持观点均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1H核磁共振谱图可以推知有机物分子中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
B.红外光谱是用高能电子流等轰击样品分子,使分子失去电子变成分子、离子或碎片离子
C.元素分析仪具有快速、微量、精确等特点
D.通过红外光谱可以测知有机物所含的官能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核磁共振(NMR)是研究有机物结构的有力手段之一,在所研究的化合物分子中,每一个结构中的等性氢原子的1H—NMR谱中都给出了相应的峰(信号),谱中峰的强度与结构中的等性氢原子数成正比。现有某种有机物,通过元素分析得到的数据为C:85.71%,H:14.29%(质量分数),质谱数据表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
(1)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2)已知该物质可能存在多种结构,A、B、C是其中的三种,请根据下列要求填空:
①A是链状化合物与氢气的加成产物,分子中有三个甲基,则A的可能结构有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②B是链状化合物,1H—NMR谱中只有一个信号,则B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是环状化合物,1H—NMR谱中也只有一个信号,则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某一溶液中,含有NH+4、I—、Ba2+、Cl—等离子,则该溶液的pH和介质可以是
A.pH=12,氨水为介质 B.pH=8,次氯酸钠溶液为介质
C.pH=3,H2SO4溶液为介质 D.pH=l,稀硝酸为介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把一块镁铝合金投入到1 mol/L HC1溶液里,待合金完全溶解后,再往溶液里加入1mol/L 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
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HCl溶液的体积为80 mL
B.a的取值范围为0≤a<50
C.当a值为30时,b值为0.01
D.当a值为10时,b值为0.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 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7 B.7∶1 C.7∶8 D.8∶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合成洗涤剂同肥皂相比有哪些优点:①原料便宜 ②不受软水、硬水的限制 ③不污染水体 ④去污能力强,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