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0年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下图为五个椭圆交叉构成的图案,椭圆内分别写了C2H5OH、CO2、Fe2O3、FeCl3和NaOH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为一类,相交的部分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标准代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种物质都是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填分类标准代号,下同),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的是________。
(2)分类标准代号A表示______________(多项选择)
a.两物质都是非电解质 b.两物质都是有机物
c.两物质都是含碳化合物 d.两物质都是氧化物
(3)上述五种物质中的某一物质能与某种强酸反应生成上述中的另一种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可归为一类,又能相互反应的是________(填分类标准代号),其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
(5)用洁净的烧杯取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上述五种物质中的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呈红褐色,得到的分散系称为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2届辽宁省沈阳四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1)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的NaOH溶液100ml,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①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②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③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线,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④用100ml量筒量取40ml 5mol/L 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
(2)有下列八种物质 ①NH4Cl ②NaOH ③FeCl3 ④NaHCO3 ⑤Al ⑥CH3COOH ⑦盐酸 ⑧H2CO3
(A)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
(B)既与盐酸反应又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 (填序号)
(C)将③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可得红褐色液体,此液体不具有的性质是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电极通过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2届山东省济宁市邹城二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1)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的NaOH溶液100ml,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①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②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③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线,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④用100ml量筒量取40ml 5mol/L 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
(2)有下列八种物质 ①NH4Cl ②NaOH ③FeCl3 ④NaHCO3 ⑤Al ⑥CH3COOH ⑦盐酸 ⑧H2CO3
(A)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
(B)既与盐酸反应又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 (填序号)
(C)将③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可得红褐色液体,此液体不具有的性质是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电极通过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0-2011学年重庆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选择题
类比(比较)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之一,可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但类比是相对的,不能违背客观实际。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H4是正四面体结构,SiH4也是正四面体结构
B.NaOH是强电解质,饱和溶液导电能力很强;Ca(OH)2也是强电解质,其饱和溶液导电能力也很强
C.IV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是:GeH4 > SiH4 > CH4;则V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也是:AsH3 > PH3 > NH3
D.CaC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O2,CaS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