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
(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___电极流向________电极。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物质的使用合理的是( )
| A. | 婴儿食品应添加着色剂,以增加婴儿对食物的兴趣 |
| B. | 维生素C可防止坏血病,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服药大量补充维生素C |
| C. | 药物可以帮助我们战胜疾病,所以我们用药多多益善 |
| D. | 小苏打是一种膨松剂,可用作制作馒头和面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 | 验证苯中是否有碳碳双键 |
| B. | 所示装置可分离CH3CH2OH和CCl4混合液 |
| C. | 所示装置可制取乙烯并验证其易被氧化 |
| D. | 所示装置可说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还原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图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气体。该装置可用于( )
A.锌和盐酸生成氢气
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生成氯气
C.碳酸钙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
D.氯化钠和浓硫酸生成氯化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将相同大小、形状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两者速率一样大
B.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与相同的盐酸反应,大理石粉反应快
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照射下,会发现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
D.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 现象或事实 | 解释 |
A | 用明矾净水 | 明矾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
B | “84”消毒液具有漂白性 | “84”消毒液中的NaClO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HClO |
C | 潮湿环境中的铁制品生锈 | 铁制品中的Fe与空气中的O2直接反应生成Fe2O3 |
D | 局部地区出现酸雨 | 煤、石油的燃烧产生大量C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A.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则一定含有NH4+
B.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D.在含FeC1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入足里C1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1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1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I、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①先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加入试剂;
②加热A试管直到B中品红褪色,熄灭酒精灯;
③将Cu丝上提离开液面。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拆除装置前,不需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B中品红溶液换成溴水,通入一段时间后溴水褪色,这说明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__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说明理由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II、以浓硫酸、浓硝酸、粗铜、水和空气为原料可制得硫酸铜晶体。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4)配平在滤液(I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NOx+____H2O+___O2=____HNO3
(5)写出制取硫酸铜的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上述生产过程中,被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ΔH<0,下列研究目的和图示相符的是( )
A | B | C | D | |
研究 目的 | 压强对反应的影响 |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平衡体系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 |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图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