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物油氢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C. 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 煤炭经气化、液化和干馏等过程,可获得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工业碳酸钙(主要成分为CaCO3;杂质为:Al2O3、FeCO3) 为原料,先制备无机钙盐,再与甲酸钠溶液混合制取甲酸钙.结合如图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及表中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molL﹣1计算),现提供的试剂有:a.甲酸钠,b.5molL﹣1硝酸,c.5molL﹣1盐酸,d.5molL﹣1硫酸,e.3%H2O2溶液,f.澄清石灰水.
金属离子 | 开始沉淀的pH | 沉淀完全的pH |
Fe3+ | 1.1 | 3.2 |
Al3+ | 3.0 | 5.0 |
Fe2+ | 5.8 | 8.8 |
请补充完整由碳酸钙制备甲酸钙的实验步骤
步骤1.称取13.6g甲酸钠溶于约20mL水,配成溶液待用,并称取研细的碳酸钙样品10g待用.
步骤2. .
步骤3. .
步骤4.过滤后,将滤液与甲酸钠溶液混合,调整溶液pH 7~8,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经、、洗涤干燥得甲酸钙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题目:
(1)在200mL2molL﹣1 AlCl3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 此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CuO+CO Cu+CO2还原剂: , 氧化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
(3)分别取0.1mol镁、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由石油裂解产物乙烯制取HOCH2COOH,需要经历的反应类型有( )
A.氧化——氧化——取代——水解
B.加成——水解——氧化——氧化
C.氧化——取代——氧化——水解
D.水解——氧化——氧化——取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烧杯内壁缓慢地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B.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
C.配制1molL﹣1 300mL NaCl溶液可以选择一个50mL的容量瓶和一个250mL的容量瓶
D.可以用如图装置进行氯气的尾气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Na2SO3+H2SO4(浓) Na2SO4+SO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
(2)实验过程中,C中的现象是 , 说明SO2具有性.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B中出现了明显的白色沉淀.为探究该白色沉淀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根据实验事实判断该白色沉淀的成分是(填化学式),产生该白色沉淀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编号).
a.BaSO3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b.BaCl2溶液中可能溶解有氧气
c.BaCl2溶液中可能混有NaOH d.由A制得的SO2气体中可能混有氧气
(4)如果将装置A中的浓H2SO4换作浓HNO3 , 对此实验是否有影响并明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CO的应用和治理问题属于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1)汽车尾气中CO的治理,常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作催化剂,低温下与O2反应生成CO2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不定项选择)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Co3O4化学性质不改变
C.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该反应的△H<0
(2)光气(CO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农药、医药、聚酯类材料的生产,工业上通过Cl2(g)+CO(g)COCl2(g)制备.左图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右图为某次模拟实验研究过程中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0~6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Cl2)=;
②若保持温度不变,在第8min加入体系中的三种物质各1mol,则平衡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③若将初始投料浓度变为c(Cl2)=0.8mol/L、c(CO)=0.6mol/L、c(COCl2)=mol/L,保持反应温度不变,则最终达到化学平衡时,Cl2的体积分数与上述第6min时Cl2的体积分数相同;
④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 , 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常数变化的趋势为(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为⑤比较第8min反应温度T(8)与第15min反应温度T(15)的高低:T(8)T(15)(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