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B.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
C.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D.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

分析 平衡常数K是温度的函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平衡常数K值一定,温度发生变化,平衡常数K值也发生变化.

解答 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主要有浓度、温度、压强等.
A.若是改变浓度或压强使平衡发生移动,而温度不变,则K值不变,故A错误;
B.K值是温度的函数,K值变化,说明温度发生了改变,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故B正确;
C.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有利于正反应的进行,平衡向右移动,但K值只与温度有关,故K值不变,故C正确;
D.K值只与温度有关,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有利于正反应的进行,K值不变,平衡向右移动,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平衡常数与平衡移动的关系,难度不大.要注意平衡常数K是温度的函数,只与温度有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现需要浓度为0.5000mol/L的稀硫酸480mL,实验员欲用98%的浓硫酸配制.
(1)选用的主要仪器有:
①量筒,②烧杯,③玻璃棒,④500mL容量瓶,⑤胶头滴管.
(2)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所用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
②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13.6mL.
③如何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在配制过程中,其它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②③
①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
②未冷却到室温就转移溶液并定容.
③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④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frac{Kw}{c(H+)}$=1×10-13mol•L-1的溶液中:NH4+、Ca2+、Cl-、NO3-
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SO42-、Cl-
C.含有NaClO的溶液中:H+、NH4+、SO42-、Br-
D.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NH4+、Na+、AlO2-、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对工业合成氨条件的探索一直是化学工业的重要课题,在恒温恒容的甲容器、恒温恒压的乙容器中分别进行合成氨反应,如图(图中所示数据均为初始物理量).t分钟后反应均达到平衡,生成的NH3均为0.4mol(忽略水对压强的影响及氨气的溶解).

①判断甲容器中的反应达平衡的依据是ACE.(填写相应编号)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c(N2)不随时间改变
D.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 NH3的同时消耗1mol N2
E.单位时间内断裂3mol H-H键,同时断裂6mol N-H键
②该条件下甲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400}{27}$;平衡时,甲的压强P=$\frac{3}{4}$P0
(用初始压强P0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今有7种物质:①铜 ②氯化氢 ③稀硫酸 ④氨气 ⑤碳酸钙 ⑥二氧化碳
将上述物质序号按要求填入下表.
序号符合的条件物质的序号
1电解质,但熔融状态下并不导电
2电解质,但难溶于水
3非电解质
4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本身能导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下CaCO3比CaSiO3稳定
B.SiO2作为一种难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它不能跟任何酸发生反应
C.用NaClO溶液代替Cl2作为漂白剂是因为它根本就不会分解且易转化为HClO
D.硅酸钠溶液虽然是盐溶液,但却可以使酚酞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盛放下列试剂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B.盐酸C.硫酸钠溶液D.碳酸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物质相互混合后,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
A.碳和氧化铜混合高温加热B.硫酸钾溶液和氯化镁溶液
C.硫酸钠溶液和硝酸铁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和硝酸铁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现有200ml Fe2(SO43的溶液中含Fe3+5.6g,则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75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