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向MgCl2、AlCl3的混合溶液中,开始滴加试剂X,之后改滴试剂Y,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n(mol)与试剂体积V(mL)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X是盐酸,Y是NaOH溶液,且c(Y)=2c(X)
B. 原混合液中,c(Al3+)∶c(Mg2+)∶c(Cl-)=1∶1∶5
C. X是NaOH溶液,Y是盐酸,且c(NaOH)∶c(HCl)=2∶1
D. 从7至9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答案】A
【解析】根据图象可知先加入的试剂X一开始就产生沉淀,而随试剂的加入沉淀部分溶解,所以试剂X为NaOH,后来加入的试剂Y沉淀的量不变是盐酸与过量的碱反应,继续加试剂Y,沉淀的增加是偏铝酸盐与酸反应生成沉淀氢氧化铝,当偏铝酸盐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铝,再滴入酸,又溶解了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所以试剂Y为盐酸,则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是氢氧化钠,Y是盐酸,A错误;B、设氢氧化钠的浓度为6mol/l,从加入5mLX生成沉淀最多,再继续加1mLX沉淀量减少到最小值,滴加氢氧化钠在5→6(1 mL)时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由此可知,n(Al3+)=n[Al(OH)3]=0.006mol;由前5mLNaOH形成最大沉淀量可知,2n(Mg2+)+3n(Al3+)=0.03mol,所以n(Mg2+)=0.006mol,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相等,则n(Cl-)=0.03mol,即溶液中c(Al3+)∶c(Mg2+)∶c(Cl-)=1∶1∶5,B正确;C、由图可知,5→6(1mL)为氢氧化铝的溶解,发生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9→11(2 mL)为偏铝酸钠恰好完全生成Al(OH)3沉淀:发生反应:NaAlO2+HCl+H2O=Al(OH)3↓+NaCl,根据铝元素守恒知:
NaOH~Al(OH)3~AlO2-~H+
1 1 1 1
由此可以推出:n(NaOH)=n(HCl)又因为v(NaOH):v(HCl)=1:2,所以:c(NaOH):c(HCl)=2:1,C正确;D、在6mL处由原来的滴加NaOH,改为滴加盐酸,由图象知7mL~9mL时对应液体中沉淀量不变,可以推知此时仅仅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即H++OH-===H2O,D正确;答案选A。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以反应2Fe3++2I﹣2Fe2++I2为原理,研究浓度对氧化还原性和平衡移动的影响.实验如图1:
(1)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II,目的是使实验I的反应达到 .
(2)iii是ii的对比试验,目的是排除有ii中造成的影响.
(3)i和ii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 因: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 , 用图2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极.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滴加0.01molL﹣1 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 .
(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i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①转化原因是 .
②该实验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 .
(6)实验I中,还原性:I﹣>Fe2+;而实验II中,还原性:Fe2+>I﹣ , 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质量的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关系如右图。下列关于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镁和铝转移电子数之比为1∶1
C.镁和铝的摩尔质量之比为8∶9
D.镁和铝反应所用时间之比为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Mg2+、Al3+、H+、Cl-和少量OH-,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5 mol·L-1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和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可判断原溶液中( )
A. 有Mg2+,没有Al3+
B. 有Al3+,没有Mg2+
C. 有Mg2+和Al3+
D. 有大量的H+、Mg2+和A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
A.生石灰﹣Ca(OH)2
B.小苏打﹣KHCO3
C.重晶石﹣CaSO4
D.醋酸﹣C2H4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 )
① ② ③ ④C2H4 ⑤CH2=CH﹣CH=CH2 ⑥C3H6 ⑦ ⑧
A.①和②
B.④和⑥
C.①和③
D.④和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