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Ⅰ、(1)某化学兴趣小组欲从下列装置中选取必要的装置制取(NH42SO4溶液,连接的顺序(用接口序号字母表示)是:adef.

(2)将装置C中两种液体分离开的操作名称是分液.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氨气,防止污染空气,防止倒吸.
Ⅱ、为提高氯化铵的经济价值,我国化学家设计了利用氢氧化镁热分解氯化铵制氨气并得到碱式氯化镁(MgOHCl)的工艺.某同学根据该原理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生成碱式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NH4Cl$\frac{\underline{\;\;△\;\;}}{\;}$MgOHCl+NH3↑+H2O,装置B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干燥氨气.
(2)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N2的作用有两点:一是使反应产生的氨气完全导出并被稀硫酸充分吸收,二是防止装置C中的AlCl3溶液倒吸入装置B.
(3)装置C的试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分析 Ⅰ.(1)制取的氨气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剩余的氨气用水吸收;
(2)根据分离互不相溶液体操作分析;
从环保和防止倒吸的角度分析;
Ⅱ.(1)根据题意:利用氢氧化镁热分解氯化铵制氨气并得到碱式氯化镁(MgOHCl);碱石灰可以用来干燥氨气;
(2)由于氨气是极易溶于水的,从防倒吸的角度分析;
(3)氨水和氯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氢氧化铝.

解答 解:Ⅰ(1)制取的氨气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剩余的氨气用水吸收,故连接顺序为:a→d→e→f,故答案为:def;
(2)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的方法是:分液;
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污染空气,用水吸收多余的氨气防止污染空气,加倒置的漏斗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分液;吸收多余的NH3防止污染空气,防止倒吸;
Ⅱ(1)根据题意:利用氢氧化镁热分解氯化铵制氨气并得到碱式氯化镁(MgOHCl),发生的反应为:Mg(OH)2+NH4Cl$\frac{\underline{\;\;△\;\;}}{\;}$MgOHCl+NH3↑+H2O,碱石灰可以用来干燥氨气,故答案为:Mg(OH)2+NH4Cl$\frac{\underline{\;\;△\;\;}}{\;}$MgOHCl+NH3↑+H2O;干燥氨气;
(2)由于氨气是极易溶于水的,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N2,可以使反应产生的氨气完全导出并被稀硫酸充分吸收,并还能防止装置C中的氯化铝溶液倒吸入装置B,
故答案为:防止装置C中的AlCl3溶液倒吸入装置B;
(3)氨水和氯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氢氧化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答案为:Al3++3NH3•H2O=Al(OH)3↓+3NH4+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方案设计,侧重于学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转化关系的、物质性质的应用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甲苯橡胶的结构简式如下,合成这种橡胶的单体应该是(  )



③CH3-CH=CH-CH3 
④CH≡C-CH3  
⑤CH2=CH-CH=CH2
A.①③B.②④C.②⑤D.①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某有机物和过量的钠反应制得V1L气体,另一份等质量的该有机物和足量的碳酸氢钠反应制得V2气体(同温同压下测定),若V1=V2≠0,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A.HOCH2CH2COOHB.CH3COOHC.HOOC-COOH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燃煤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利用下列反应可降低污染并回收硫:SO2(g)+2CO(g)?2CO2(g)+S(l)△H<0,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选择不同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H
B.及时分离液态硫,能提高SO2的转化率
C.在恒容恒温容器中反应,气体压强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
D.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n(CO)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Ⅰ制备:目前,我国采用“接触法”制硫酸,设备如图所示:

(1)图中设备A的名称是沸腾炉,B设备气流a、b温度较高的是b(填“a”或“b”),C设备中用浓硫酸吸收SO3
(2)CuFeS2是黄铁矿的另一部分,煅烧时,CuFeS2转化为CuO、Fe2O3和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uFeS2+13O2$\frac{\underline{\;\;△\;\;}}{\;}$4CuO+2Fe2O3+8SO2
Ⅱ为了回收利用SO2,研究人员研制了利用低品位软锰矿浆(主要成分是MnO2)吸收高温焙烧含硫废渣产生的SO2废气,制备硫酸锰晶体的生产流程,其流程示意图如下:

已知,浸出液的pH<2,其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Mn2+,还含有少量的Fe2+、Al3+等其他金属离子.有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见下表:
离子开始沉淀时的pH完全沉淀时的pH
Fe2+7.69.7
Fe3+2.73.7
Al3+3.84.7
Mn2+8.39.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浸出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MnO2=MnSO4
(2)写出氧化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MnO2+4H+=2Fe3++Mn2++2H2O.
(3)在氧化后的液体中加入石灰浆,并用pH试纸测定调节pH,pH应调节范围是4.7≤pH<8.3.
(4)滤渣的主要成分有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硫酸钙.
(5)下列各组试剂中,能准确测定尾气中SO2含量的是b、c.(填编号)
a.NaOH溶液、酚酞试液b.稀H2SO4酸化的KMnO4溶液
c.碘水、淀粉溶液d.氨水、酚酞试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实验室利用铜屑、硝酸和硫酸的混酸为原料制备硫酸铜晶体.结合具体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混酸:将3mol/L的硫酸(密度1.180g/cm3)与15mol/L的浓硝酸(密度1.400g/cm3)按体积比5:1混合后冷却.
①计算混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20%;
②取1g混酸,用水稀释至20.00mL,用0.5mol/L烧碱进行滴定,消耗标准烧碱溶液的体积为12.33mL.
(2)灼烧废铜屑:称量一定质量表面含油污的纯铜屑(铜含量为99.84%),置于坩埚中灼烧,将油污充分氧化后除去,直至铜屑表面均呈黑色.冷却后称量,固体质量比灼烧前增加了3.2%.
①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033(保留3位小数);
②固体中铜与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7.
(3)溶解:称取2.064g固体,慢慢分批加入一定质量的混酸,恰好完全反应.列式计算产生NO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
(4)结晶:将反应后的溶液水浴加热浓缩后冷却结晶,析出胆矾晶体.
①计算反应后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是0.0268 mol;
②若最终得到胆矾晶体质量为6.400g,胆矾的产率为82%.(精确到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提出问题:Fe3+、Br2哪一个的氧化性更强?
(2)猜想
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Br2(填化学式,下同)所致.
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Fe3+所致.
(3)设计实验并验证
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用下列某些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供选用的试剂:
a.酚酞试液    b.CCl4    c.无水酒精    d.KSCN溶液
请你在下列表格中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试剂填序号)
选用试剂实验现象
方案1b下层(CCl4层)无色
方案2d溶液变为血红色
(4)应用与拓展
①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l~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2++Br2═2Fe3++2Br-
②在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 Cl2,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4Fe2++2Br-+3Cl2═4Fe3++Br2+6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NaHS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NaHS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HS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Na++H++S2-
B.NaHS溶液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HS-+H2O═H2S↑+OH-
C.NaHS溶液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Fe2+═FeS↓
D.向NaHS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新制氯水:HS-+Cl2═S↓+H++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温度为t℃时,在体积为10L的真空容器中通入1.00mol氢气和1.00mol碘蒸气,20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碘蒸气的浓度为0.020mol•L-1.涉及的反应可以用下面的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H2(g)+I2(g)?2HI(g)      
②2H2(g)+2I2(g)?4HI(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用HI表示时,v(HI)=0.008 mol•L-1•min-1
B.两个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相同,但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不同,不过计算所得数值相同
C.氢气在两个反应方程式中的转化率不同
D.第二个反应中,增大压强平衡向生成HI的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