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盐析作用析出的蛋白质固体不溶于水
B. 淀粉、纤维素和葡萄糖均可发生水解
C. 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做皂化反应
D. 紫外线可使蛋白质变性,可利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苯和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B. 苯不可以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而甲苯可以
C. 苯和甲苯都能与卤素单质、硝酸等发生取代反应
D. 苯的同系物的分子通式是CnH2n-6(n≥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等六校高三2月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向实验室做完铝热反应(Al和氧化铁)后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将其溶解,室温下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指定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组正确的是
A. 通入过量Cl2: Cl-、Fe2+、SO42-、Al3+
B. 加入过量NaOH溶液:Na+、AlO2-、SO42-、OH-
C. 加入过量氨水:Na+、NH4+、SO42-、AlO2-
D. 加入过量铜粉:NO3-、Fe3+、SO42-、A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为了验证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性,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图。其中B、C、D、E、F分别盛有饱和食盐水、浓硫酸。干燥红色布条、浓硫酸、湿润红色布条。
请回答:
(1)E中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_。
(2)将F中的湿润布条换成卷曲的细铜丝,并用酒精灯加热,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3)若用装置A制取2.24L(标况)氯气,消耗10mol/L浓盐酸的体积明显大于40mL,造成该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
A.浓盐酸的挥发 B.随反应进行盐酸浓度下降
C.加热时火力不够猛 D.MnO2固体过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2L的密闭绝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到10s时,转化率:Y>X
B. 若前10s容器内的压强增加,说明生成Z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C. 由图像可知前10s内生成Z的速率越来越快
D. 若X为紫色,Y、Z无色,则10s后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氕、氘、氚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三种核素
B. CH3CH(CH3)2的名称叫2-甲基丁烷
C. CH3CH2NO2和H2NCH2COOH互为同分异构体
D. 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反应中,HCl被氧化的是
A. NaOH+HCl=NaCl+H2O B. Fe+2HCl=FeCl2+H2↑
C. CuO+2HCl=CuCl2+H2O D.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利用CO2和CH4重整可制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 CH4(g) = C(s)+2H2(g) △H1 = + 75.0 kJ·mol-1
② CO2(g)+H2(g) = CO(g)+H2O(g) △H2 = + 41.0 kJ·mol-1
③ CO(g)+H2(g) = C(s)+H2O(g) △H3 = -131.0 kJ·mol-1
A. 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B. 反应①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 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减小
D. 反应CO2(g)+CH4(g)=2CO (g)+2H2 (g)的ΔH4 = +247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 新制氯水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B. 少量的Na保存在煤油中
C. NaOH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 D. 氢氟酸保存在玻璃试剂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