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NaOH溶液和Fe(OH)3胶体描述正确的是( )
A.两者的分散质都属于碱
B.两者均为有色不透明的分散系
C.两者分散质的直径都介于10-9~10- 7m之间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时,两者都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C.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湿布扑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HCO3- + H+ == CO2↑+ H2O
B.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 CO32- + 2H+ == CO2↑+ H2O
C.往氨水中滴加氯化铝: Al3+ + 4OH- == AlO2- + 2H2O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Ba2+ + SO42- + H+ + OH- == BaSO4↓+ 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
A.使红色布条退色(HCl)
B.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
C.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中,有无色气泡(H+)
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红色(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H+、NH4+、Mg2+、Ba2+、Al3+、I-、NO3-、CO32-、SO42-、AlO2-,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pH试纸检验,溶液呈酸性,可以排除__________的存在。
(2)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后CCl4呈紫红色,可以排除____ __的存在。
(3)另取出部分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由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反应过程中均无沉淀产生,则又可排除________的存在。
(4)取出部分(3)中的碱性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________的存在,可以排除_____的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互联网上用google搜索“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时,可搜索到下列被曝光的事件,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三聚氰胺等掺和成“假奶粉”
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
C.用硫黄燃烧熏蒸的粉丝
D.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常用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作为氧气的来源,还可用作熔矿剂,使某些不溶于酸的矿物分解。用脱脂棉包住约0.2 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请回答:(1)由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结论是:
a.有氧气生成;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①用以验证结论a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以验证结论b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mX(g)nY(g) ΔH=Q kJ·mol-1。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体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温度/℃ | 1 | 2 | 4 |
100 | 1.00 | 0.75 | 0.53 |
200 | 1.20 | 0.90 | 0.63 |
300 | 1.30 | 1.00 | 0.7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m>n
B.Q<0
C.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的质量分数减少
D.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