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洁净煤技术”,通过向地下煤层“气化炉”中交替鼓入空气和水蒸气的方法,连续产出高热值的煤炭气,其主要成分是CO和H2.“气化炉”中主要反应有:
C(s)+H2O(g)═CO(g)+H2(g)△H=+131.3kJ•mol-1
CO(g)+H2O(g)═CO2(g)+H2(g)△H=-41.2kJ•mol-1
(1)气化炉中CO2与C反应转化为CO,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s)+CO2(g)=2CO(g)△H=+172.5 kJ•mol-1
(2)用煤炭气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在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按物质的量1:2混合反应,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生成甲醇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②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压强为0.1MPa和5.0MPa下CO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其中代表压强是5.0MPa的曲线是A(填“A”或“B”).
③在不改变反应物用量的前提下,为提高CO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降温或加压(答出一种即可).
④压强为0.1MPa、温度为200℃时,平衡混合气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是25%.
(3)某新型电池以熔融碳酸盐作电解质,在650℃下工作,负极通入煤炭气,正极通入空气与CO2的混合气.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2CO2+4e-═2CO32-,负极反应式为CO+CO32--2e-═2CO2和H2+CO32--2e-=H2O+CO2

分析 (1)利用盖斯定律,结合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
C(s)+H2O(g)=CO(g)+H2(g)△H=+131.3 kJ•mol-1      ①
CO(g)+H2O(g)=CO2(g)+H2(g)△H=-41.2 kJ•mol-1       ②
①-②计算;
(2)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CO的转化率增大;结合图象,利用三段式法解答该题;
(3)煤炭气的主要成分为CO2和H2,在燃料电池中,负极通入燃料,正极通入氧气,熔融碳酸盐作电解质,所以正极反应式为O2+2CO2+4e-=2CO32-,负极反应式为CO+CO32--2e-=2CO2和H2+CO32--2e-=H2O+CO2

解答 解:(1)已知:①C(s)+H2O(g)=CO(g)+H2(g)△H=+131.3kJ•mol-1,②CO(g)+H2O(g)=CO2(g)+H2(g)△H=-41.2kJ•mol-1
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C(s)+CO2(g)=2CO(g)△H=+172.5 kJ•mol-1
故答案为:C(s)+CO2(g)=2CO(g)△H=+172.5 kJ•mol-1
(2)①由图象可知,随温度的升高其转化率降低,说明升温时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放热,
故答案为:放热;
②从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有3mol气体,生成物有2mol气体,所以压强增大时平衡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在200℃时,转化率高的压强大,
故答案为:A;
③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即要使平衡向正向移动,而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只有三个,温度、压强、浓度,本题只能是降温或加压,
故答案为:降温或加压;
④设加入COamol,则有H22amol
        CO(g)+2H2(g)?CH3OH(g).
反应前(mol)  a    2a      0
反应了(mol) 0.5a   a      0.5a
平衡时(mol) 0.5a   a      0.5a
可求得:$\frac{0.5a}{0.5a+a+0.5a}$×100%=25%
故答案为:25%;
(3)煤炭气的主要成分为CO2和H2,在燃料电池中,负极通入燃料,正极通入氧气,熔融碳酸盐作电解质,所以正极反应式为O2+2CO2+4e-=2CO32-,负极反应式为CO+CO32--2e-=2CO2和H2+CO32--2e-=H2O+CO2.故答案为:H2+CO32--2e-=H2O+CO2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的计算应用,影响平衡的因素分析判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某废水中含有的NH4+在一定条件下可被O2氧化,反应过程如下:
①NH4+(aq)+$\frac{3}{2}$O2(g)═NO2-(aq)+2H+(aq)+HO2(l)
②NO2-(aq)+$\frac{1}{2}$O2(g)═NO3-(aq)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的NH3和1mol的NH4+都有10×6.02×1023个质子
B.室温下,NH4NO2溶液呈酸性,则说明Ka(HNO2)<Kb(NH3•H2O)
C.NH4+(aq)+2O2(g)═NO3-(aq)+2H+(aq)+H2O(l);△H=-346kJ/mol
D.在上述两次转化过程中,废水的酸性先增大然后逐渐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实验室用锌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要制得2.24L(标准状况)氢气,需要多少摩尔锌?同时要消耗20%的硫酸(密度=1.14g/cm3)多少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
A.1gH2和8gO2
B.0.1molHCl和2.24LHe
C.150℃,1.01×105Pa时,18LH2O和18LCO2
D.常温常压下28gCO和6.02×1022个CO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为了探究AgNO3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AgNO3的氧化性
将光亮的铁丝伸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为检验溶液中Fe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Ag+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可选择的试剂:KSCN溶液、K3[Fe(CN)6]溶液、氯水.(提示:K3[Fe(CN)6]溶液和亚铁离子结合生成蓝色沉淀).
(1)请完成下表:
操作现象结论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振荡存在Fe3+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②,振荡存在Fe2+
【实验结论】Fe的氧化产物为Fe2+和Fe3+
Ⅱ.AgNO3的热稳定性
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加热AgNO3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当反应结束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
(2)装置B的作用是防倒吸.
(3)经小组讨论并验证该无色气体为O2,其验证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深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无色气为氧气.
(4)【查阅资料】Ag2O和粉末状的Ag均为黑色;Ag2O可溶于氨水.
【提出设想】试管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可能是:ⅰ.Ag;ⅱ.Ag2O;ⅲ.Ag和Ag2O.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设想,分别取少量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操作现象
a加入足量氨水,振荡黑色固体不溶解
b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黑色固体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实验评价】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固体产物成分的实验是b(填实验编号).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小组得出AgNO3固体热分解的产物有Ag、NO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B.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
C.加入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反应热D.A?B反应,反应条件一定要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①CaCl2和Na2S②Na2O和Na2O2    ③CO2和CS2  ④HCl和NaOH.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0和Na2O2的混合物共1mol,阴离子数目为NA
B.1mo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A个电子
C.7.8g Na2O2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1L 0.1mol•L-1的Na2S溶液中含有0.1NA S2-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现有含Na2SO4和Na2CO3的溶液100mL.取出50mL并向其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经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重.沉淀的质量为4.3g,再将沉淀溶于足量的盐酸中,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0.224L.求:
(1)原溶液中,Na2SO4和Na2CO3的物质的量分别是多少?
(2)原溶液中Na2SO4和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