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近年来对CO2的有效控制及其高效利用的研究正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由CO2制备甲醇过程可能涉及反应如下:
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H1=-49.58kJ•mol-1
反应Ⅱ:CO2(g)+H2(g)?CO (g)+H2O(g)△H2
反应Ⅲ:CO(g)+2H2(g)?CH3OH(g)△H3=-90.77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Ⅱ的△H2=+41.19 kJ•mol-1,反应Ⅲ自发进行条件是降低温(填“较低温”、“较高温”或“任何温度”).
(2)在一定条件下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CO2仅发生反应Ⅰ,实验测得在不同反应物起始投入量下,反应体系中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①据图可知,若要使CO2的平衡转化率大于40%,以下条件中最合适的是B
A.n(H2)=3mol,n(CO2)=1.5mol; 650K     B.n(H2)=3mol,n(CO2)=1.7mol;550K
C.n(H2)=3mol,n(CO2)=1.9mol; 650K     D.n(H2)=3mol,n(CO2)=2.5mol;550K
②在温度为500K的条件下,充入3mol H2和1.5mol CO2,该反应10min时达到平衡:
a.用H2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0.135 mol•L-1•min-1
b.该温度下,反应I的平衡常数K=200;
c.在此条件下,系统中CH3OH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当反应时间达到3min时,迅速将体系温度升至600K,请在图2中画出3~10min内容器中CH3OH浓度的变化趋势曲线:
(3)某研究小组将一定量的H2和CO2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并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发生反应I、Ⅱ、Ⅲ),测得在不同温度下体系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a)及CH3OH的产率(b),如图3所示,请回答问题:
①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为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甲醇的生成量,以下措施一定可行的是CE(选填编号).
A.改用高效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缩小容器体积  D.分离出甲醇  E.增加CO2的浓度
②据图可知当温度高于260℃后,CO的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填“增大”、“减小”、“不变”或“无法判断”),其原因是反应I、反应III均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不利于CO2、CO转化为甲醇,反应II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使更多的CO2转化为CO,综上所述,CO的浓度一定增大.

分析 (1)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H1=-49.58kJ•mol-1
反应Ⅱ:CO2(g)+H2(g)?CO (g)+H2O(g)△H2
反应Ⅲ:CO(g)+2H2(g)?CH3OH(g)△H3=-90.77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Ⅱ=反应Ⅰ-反应Ⅲ,故△H2=△H1-△H3
反应Ⅲ为熵减的反应,△G=△H-T△S<0反应自发进行;
(2)A.由曲线I可知,n(H2)=3mol,n(CO2)=1.5mol,650K 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小于40%;
B.n(H2)=3mol,n(CO2)=2mol,550K时二氧化碳转化率小于40%,但接近40%,再移走0.3mol二氧化碳等效为选项中的平衡,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会增大;
C.n(H2)=3mol,n(CO2)=1.5mol,650K时二氧化碳转化率小于40%,再加入0.4mol二氧化碳等效为选项中的平衡,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会减小;
D.n(H2)=3mol,n(CO2)=2mol,550K时二氧化碳转化率小于40%,再加入1mol二氧化碳等效为选项中的平衡,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会减小;
②在温度为500K的条件下,充入3mol H2和1.5mol CO2,该反应10min时达到平衡,平衡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60%,则转化的二氧化碳为1.5mol×60%=0.9mol,
            CO2(g)+3H2(g)?CH3OH(g)+H2O(g)
起始量(mol):1.5     3          0        0
变化量(mol):0.9     2.7        0.9      0.9
平衡量(mol):0.6     0.3        0.9      0.9
a.根据v=$\frac{△c}{△t}$计算用H2表示该反应的速率;
b.计算平衡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H}_{3}OH)×c({H}_{2}O)}{c(C{O}_{2})×{c}^{3}({H}_{2})}$计算;
c.3min时未到达平衡,此时迅速将体系温度升至600K,瞬间甲醇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加快,到达平衡的时间小于10min,而在温度为600K的条件下,充入3mol H2和1.5mol CO2,平衡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约是42%,则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约是1.5mol×42%=0.63mol,则平衡时甲醇的浓度约是0.315mol/L;
(3)①A.改用高效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的移动;
B.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且使得平衡逆向移动;
C.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加快反应速率且使得平衡正向移动;
D.分离出甲醇,不能加快反应速率误;
E.增加CO2的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且使得平衡正向移动;
②反应I、反应III均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不利于CO2、CO转化为甲醇,反应II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使更多的CO2转化为CO,所以当温度高于260℃后,CO的浓度一定增大.

解答 解:(1)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H1=-49.58kJ•mol-1
反应Ⅱ:CO2(g)+H2(g)?CO (g)+H2O(g)△H2
反应Ⅲ:CO(g)+2H2(g)?CH3OH(g)△H3=-90.77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Ⅱ=反应Ⅰ-反应Ⅲ,故△H2=△H1-△H3=49.58kJ•mol-1)-(-90.77kJ•mol-1)=+41.19 kJ•mol-1
反应Ⅲ为熵减的反应,△S<0,反应自发进行,则△G=△H-T△S<0,故要自发进行需要在较低温下进行,
故答案为:+41.19 kJ•mol-1;较低温;
(2)①A.由曲线I可知,n(H2)=3mol,n(CO2)=1.5mol,650K 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小于40%,故A错误;
B.n(H2)=3mol,n(CO2)=2mol,550K时二氧化碳转化率小于40%,但接近40%,再移走0.3mol二氧化碳等效为选项中的平衡,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会增大,可能大于40%,故B正确;
C.n(H2)=3mol,n(CO2)=1.5mol,650K时二氧化碳转化率小于40%,再加入0.4mol二氧化碳等效为选项中的平衡,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会减小,故C错误;
D.n(H2)=3mol,n(CO2)=2mol,550K时二氧化碳转化率小于40%,再加入1mol二氧化碳等效为选项中的平衡,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会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②在温度为500K的条件下,充入3mol H2和1.5mol CO2,该反应10min时达到平衡,平衡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60%,则转化的二氧化碳为1.5mol×60%=0.9mol,
           CO2(g)+3H2(g)?CH3OH(g)+H2O(g)
起始量(mol):1.5     3        0         0
变化量(mol):0.9     2.7      0.9       0.9
平衡量(mol):0.6     0.3      0.9       0.9
a.氢气表示的反应速率=$\frac{\frac{2.7mol}{2L}}{10min}$=0.135 mol•L-1•min-1,故答案为:0.135 mol•L-1•min-1
b.该温度下,反应I的平衡常数K=$\frac{\frac{0.9}{2}×\frac{0.9}{2}}{\frac{0.6}{2}×(\frac{0.3}{2})^{3}}$=200,故答案为:200;
c.3min时未到达平衡,此时迅速将体系温度升至600K,瞬间甲醇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加快,到达平衡的时间小于10min,而在温度为600K的条件下,充入3mol H2和1.5mol CO2,平衡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约是42%,则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约是1.5mol×42%=0.63mol,则平衡时甲醇的浓度约是0.315mol/L,3~10min内容器中CH3OH浓度的变化趋势曲线为:
故答案为:
(3)①A.改用高效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到达平衡的水解,但是不影响平衡的移动,甲醇生产量不变,故错误;
B.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逆向移动,甲醇生产量减小,故B错误;
C.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加快反应速率,平衡正向移动,甲醇生产量增大,故C正确;
D.分离出甲醇,平衡正向移动,甲醇生产量增大,但反应速率减慢,故C错误;
E.增加CO2的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且使得平衡正向移动,甲醇生产量增大,故E正确,
故选:CE;
②反应I、反应III均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不利于CO2、CO转化为甲醇,反应II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使更多的CO2转化为CO,所以当温度高于260℃后,CO的浓度一定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反应I、反应III均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不利于CO2、CO转化为甲醇,反应II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使更多的CO2转化为CO,综上所述,CO的浓度一定增大.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平衡计算、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等知识,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将E和F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E(g)+F(s)═2G(g).忽略固体体积,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表所示,已知Kp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02.03.0
81054.0ab
915c75.0d
1000ef83.0
A.b>f
B.平衡常数K(1000℃)<K(810℃)
C.915℃,2.0M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p=4.5MPa
D.1000℃,3.0MPa时E的转化率为8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Ⅰ:C(s)+O2(g) $\frac{\underline{\;点燃\;}}{\;}$CO2(g) (1mol碳单质反应放热Q1 kJ)
途径Ⅱ:先制水煤气 C(s)+H2O(g) $\frac{\underline{\;点燃\;}}{\;}$CO(g)+H2(g) (1mol碳单质反应吸热Q2 kJ)
再燃烧水煤气 2CO(g)+O2(g)$\frac{\underline{\;点燃\;}}{\;}$2CO2(g)
2H2(g)+O2(g) $\frac{\underline{\;点燃\;}}{\;}$2H2O(g)(1molCO和1molH2反应共放热Q3 kJ)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当等物质的量的单质碳反应时,途径Ⅰ放出的热量等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Ⅱ放出的热量.
(2)Q1、Q2、Q3 的数学关系式是Q1=$\frac{Q{\;}_{3}}{2}$-Q2
(3)由于制取水煤气反应里,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其反应条件为高温.
(4)简述煤通过途径Ⅱ作为燃料的意义:固体煤经处理变为气体燃料后,不仅在燃烧时可以大大减少SO2和烟尘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而且燃烧效率高,也便于输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硫酸是强酸,中学阶段将硫酸在水溶液中看做完全电离.但事实是,硫酸在水中的第一步电离是完全的,第二步电离并不完全,其电离情况为H2SO4═H++HSO4-,HSO4-?H++SO42-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Na2SO4溶液呈弱碱性(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其理由是SO42-+H2O═HSO4-+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H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HSO4-═BaSO4↓+H+
(3)在0.10mol•L-1的Na2SO4溶液中,下列离子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BCD(填写编号).
A.c(Na+)=c(SO42-)+c(HSO4-)+c(H2SO4)         B.c(OH-)=c(HSO4-)+c(H+
C.c(Na+)+c(H+)=c(OH-)+c(HSO4-)+2c(SO42-)   D.c(Na+)=2c(SO42-)+2c(HSO4-
(4)若25℃时,0.10mol•L-1的NaHSO4溶液中c(SO42-)=0.029mol•L-1,则0.10mol•L-1的H2SO4溶液中c(SO42-)<0.029mol•L-1(填“<”、“>”或“=”),其理由是H2SO4═HSO4-+H+,电离出的H+抑制HSO4-的电离.
(5)或25℃时,0.10mol•L-1H2SO4溶液的pH=-lg 0.11,则0.10mol•L-1H2SO4溶液中c(SO42-)=0.01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将一定量的镁和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稀硝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假设反应中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3mol/L 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g.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金属全部溶解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一定为2.24 L
B.当生成的沉淀量达到最大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V≥100mL
C.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3.6g<m<9.6 g
D.当金属全部溶解时,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一定是0.4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B.碳酸钾溶液与稀硫酸反应:CO32-+H+═CO2↑+H2O
C.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D.实验室制取氧气: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2Cl-+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Fe 56、C 12、O 16)(  )
A.1mol•L-1NaHCO3溶液中的Na+数为NA
B.常温时,4.4gCO2所含的氧原子数为0.2NA
C.5.6g Fe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D.1molNa 与O2 反应生成Na2O2和Na2O电子转移数为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SO2通入过量的氨水中:SO2+NH3•H2O═NH4++HSO3-
B.FeO溶于过量稀硝酸中:FeO+2H+═Fe2++H2O
C.NH4Al(SO4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中:NH4++Al3++4OH-═NH3•H2O+Al(OH)3
D.铜溶于酸化的H2O2溶液中:Cu+H2O2+2H+═Cu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将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和得到的沉淀物和溶液中所含的铝元素的质量相等,则原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能为(  )
①1:3   ②2:3   ③1:4  ④2:7.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