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图中,固体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
(1)白色沉淀E的化学式BaSO4
(2)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写出C-D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SO2+2H2O=2Fe2++SO42-+4H+

分析 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单质铁和二氧化碳,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所以固体C为氯化铁,氯化铁与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则E是硫酸钡,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单质铁和二氧化碳,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所以固体C为氯化铁,氯化铁与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则E是硫酸钡,
(1)白色沉淀硫酸钡的化学式BaSO4,故答案为:BaSO4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故答案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氯化铁与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42-+4H+,故答案为:2Fe3++SO2+2H2O=2Fe2++SO42-+4H+

点评 本题考查铁的单质及化合的相关性质,学生要会分析流程图解相关知识,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氮的氧化物(如NO2、NO4、N2O5等)应用很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l)从N2O5可通过电解或臭氧氧化N2O4的方法制备.电解装置如图1所示(隔膜用于阻止水分子通过),其阳极反应式为N2O4+2HNO3-2e-═2N2O5+2H+

己知:2NO(g)+O2(g)═2NO2(g)△H1
NO(g)+O3(g)═NO2(g)+O2(g)△H2
2NO2(g)?N2O4(g)△H3
2N2O5(g)═4NO2(g)+O2(g)△H4
则反应N2O4(g)+O3(g)═N2O5(g)+O2(g)的△H=△H=△H2-$\frac{1}{2}$△H1-△H3-$\frac{1}{2}$△H4
(2)从N2O5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2N2O5(g)═4NO2(g)+O2(g).某温度下测得恒容密闭容器中N2O5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t/min0.001.002.003.004.005.00
c(N2O5)/mol/L1.000.710.500.350.250.17
设反应开始时体系压强为P0,第2.00min时体系压强为p,则p:p0=1.75;
1.00~3.00min内,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90mol•L-1•min-1
(3)从N2O4与NO2之间存在反应N2O4?2NO2(g).将一定量的N2O4放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测得其平衡转化率[a(N2O4)]随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
①图中a点对应温度下,已知N2O4的起始压强p0为108kPa,列式计算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115.2(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②由图推测N2O4(g)?2NO2(g)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说明理由吸热反应,温度升高,α(N2O4)增加,说明平衡右移,若要提高N2O4转化率,除改变反应温度外,其他措施有减小体系压强、移出NO2(要求写出两条).
③对于反应N2O4(g)?2NO2(g),在一定条件下N2O4与NO2的消耗速率与自身压强间存在关系:v(N2O4)=k1•p(N2O4),v(NO2)=k2[p(NO2)]2.其中,kl、k2是与反应及温度有关的常数.相应的速率一压强关系如图所示:一定温度下,kl、k2与平衡常数Kp的关系是kl=$\frac{1}{2}$K2.Kp,在图标出的点中,指出能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点并说明理由B点与D点,满足平衡条件υ(NO2)=2υ(N2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辉铜矿主要成分Cu2S,此外还含有少量SiO2、Fe2O3等杂质,软锰矿主要含有MnO2,以及少量SiO2、Fe2O3等杂质.研究人员开发综合利用这两种资源,用同槽酸浸湿法冶炼工艺,制备硫酸锰晶体和碱式碳酸铜.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
①MnO2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将金属硫化物中的硫氧化为单质硫;
②[Cu(NH34]SO4常温稳定,在热水溶液中会分解生成NH3
③部分金属阳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
Fe3+:1.5~3.2           Mn2+:8.3~9.8           Cu2+:4.4~6.4
④MnSO4•H2O溶于1份冷水、0.6份沸水,不溶于乙醇.
(1)实验室配制250mL 4.8mol•L-1的稀硫酸,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量筒、烧杯以外还需要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酸浸时,为了提高浸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粉碎矿石、适当升高温度或者搅拌(任写一点).
(3)酸浸时,得到浸出液中主要含有CuSO4、MnSO4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S+2MnO2+4H2SO4=2CuSO4+2 MnSO4+S↓+4H2O.
(4)调节浸出液pH=4的作用是使Fe3+完全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5)本工艺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H3(写化学式).
(6)获得的MnSO4•H2O晶体需要进一步洗涤、干燥,洗涤时应用酒精洗涤.
(7)测定MnSO4•H2O样品的纯度:准确称取样品14.00g,加蒸馏水配成100mL溶液,取出25.00mL用标准的BaCl2溶液测定,完全反应后得到了4.66g沉淀,则此样品的纯度为96.5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W、X、Y、Z、M、N六种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Y>Z>W
B.单质的还原性:X>Y
C.溴与元素M同主族,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M的强
D.元素N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以推断N元素的单质可作半导体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某温度下,关于p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两溶液的OH-浓度也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Cl)>c(CH3COOH)
B.c(Cl-)=c(CH3COO-
C.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与足量的Zn完全反应,盐酸产生的H2
D.用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恰好反应完全,盐酸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里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应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B.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将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倒入盛有盐酸的量热计中,立即读出并记录溶液的起始温度,充分反应后再读出并记录反应体系的最高温度
C.滴定实验中所用到的滴定管和移液管,在使用前均需干燥或用相应的溶液润洗,容量瓶、锥形瓶则不应润洗
D.将含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并加热、搅拌,当溶液表面出现一层晶膜时停止加热,冷却结晶,过滤即可得到大量硝酸钾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2.38g化合物甲,在空气中充分煅烧后,得固体残留物乙1.82g和标准状况下896mL气体A,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品红溶液恢复至原色.所得固体残留物乙能全部溶于稀硫酸得溶液B,能部分溶于NaOH溶液中得溶液C和0.8g残留物D.取少量溶液B,滴加KSCN溶液,发现溶液变为血红色.
请推测并回答:
(1)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解释溶液变为血红色的原因:Fe3++3SCN-=Fe(SCN)3
(2)写出形成溶液C的化学方程式:Al2O3+2NaOH=2NaAlO2+H2O.
(3)写出气体A通入溶液B中,发生氧化还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H2O+2Fe3++SO2=2Fe2++SO42-+4H+
(4)写出化合物甲的化学式FeAlS4
(5)有人认为:化合物甲中部分元素所形成的合金,在气体A中可逐渐形成化合物甲,试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该说法的合理性:金属铁和铝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硫中的S是+4价,具有氧化性,可以发生反应生成低价态的硫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利用酸性含锰废水(主要含Mn2+、Cl-、H+、Fe2+、Cu2+)可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MnCO3)及纯净的氯化铜晶体(CuCl2•2H2O).工业流程如图:

已知:几种金属离子沉淀的pH如表
金属离子Fe2+Fe3+Cu2+Mn2+
开始沉淀的pH7.53.25.28.8
完全沉淀的pH9.73.76.410.4
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中,MnO2在酸性条件下可将Fe2+氧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2Fe2++4H+=Mn2++2Fe3++2H2O
(2)过程②中,所得滤渣W的成分是Fe(OH)3和过量的MnO2
(3)过程③中,调pH=6.4目的是使Cu2+ 完全沉淀为Cu(OH)2
(4)过程④中,若生成的气体J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Mn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2++2HCO3-=MnCO3↓+CO2↑+H2O.
(5)将滤渣Q溶解在过量的盐酸中,经过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即可获得纯净的氯化铜晶体(CuCl2•2H2O).
(6)过程④中,298K、c(Mn2+)为1.05mol/L时,实验测得MnCO3的产率与溶液pH、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据图中信息,你选择的最佳pH是7.0;理由是pH等于7.0时反应速率最快,且MnCO3产率最高.

(7)从滤液C可得到的副产品是NH4Cl(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铝箔和有机物导电剂等,现利用如图1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资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硫酸和过氧化氢酸浸时,一般在90℃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主要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LiCoO2+3H2SO4+H2O2=Li2SO4+2CoSO4+O2↑+4H2O、
2Al+3H2SO4=Al2(SO43+3H2↑、2H2O$\frac{\underline{\;80℃\;}}{\;}$O2↑+2H2O.当有1mol LiCoO2参加反应时,得到氧化产物的质量为16g.
(2)常温条件下调pH时,若使Al3+完全沉淀所需最小的pH为5(保留整数).(已知:离子浓度等于或小于1.×10-6时,认为其完全沉淀;Al(OH)3的Ksp=1.13×10-33
(3)操作1的名称是萃取、分液.
(4)从平衡角度进行解释生成CoCO3固体的原因HCO3-?H++CO32- 溶液中Co2+浓度与CO32- 浓度积即为浓度积大于CoCO3的Ksp 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5)钴元素与铁元素都属于第 VIII族,它们的化合物有相似的性质,Co(OH)2在空气中加热时,钴元素在固体残留物中的百分含量有如图2所示的变化.已知钴的氢氧化物加热至290℃时已完全脱水,则A点时,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o2O3(填化学式);在550-600℃范围内,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oO、Co3O4(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