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检化学试题 题型:058
硫酸铜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将适量稀硝酸分多次加人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所示).
(1)图中烧瓶内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反应时B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
第一组:以空气为氧化剂法
把Fe2(SO4)3作催化剂加人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并通人空气或氧气,即发生反应.反应完全后向其中加人物质甲调节pH,产生Fe(OH)3沉淀,过滤、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滤渣作催化剂循环使用.
经查阅资料得知,在溶液中通过调节溶液的酸碱性而使Cu2+、Fe2+、Fe3+分别生成沉淀的pH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物质甲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H3·H2O
b.CuCO3 c.NaOH d.CuO②该方案中调节
PH的范围是________.第二组:过氧化氢氧化法
将铜丝放到稀硫酸中,加入10%的H2O2,微热.充分反应后,经过滤、蒸发结晶、抽滤等操作,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到硫酸铜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③加热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晶体采用酒精淋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0-2011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检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10 分)
硫酸铜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将适量稀硝酸分多次加人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所示)。
(1)图中烧瓶内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反应时B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
第一组:以空气为氧化剂法
把作催化剂加人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并通人空气或氧气,即发生反应。反应完全后向其中加人物质甲调节,产生沉淀,过滤、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滤渣作催化剂循环使用。
经查阅资料得知,在溶液中通过调节溶液的酸碱性而使分别生成沉淀的pH如下:
物质 |
开始沉淀时的PH |
完全沉淀时的PH |
Fe(OH)3 |
1.9 |
3. 2 |
Cu(OH)2 |
4. 7 |
6. 7 |
Fe(OH)2 |
6. 3 |
9. 7 |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物质甲 是_____ (填字母序号)。
a. b. c. d.
②该方案中调节PH的范围是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模拟题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模拟题 题型:实验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物质甲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NH3·H2O b. CuCO3 c. NaOH d. CuO
②该方案中调节pH的范围是________
第二组:过氧化氢氧化法
将铜丝放到稀硫酸中,加入10%的H2O2,微热。充分反应后,经过滤、蒸发结晶、抽滤等操作,用少量
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到硫酸铜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③加热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晶体采用酒精淋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0 分)
硫酸铜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将适量稀硝酸分多次加人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所示)。
(1)图中烧瓶内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反应时B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
第一组:以空气为氧化剂法
把作催化剂加人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并通人空气或氧气,即发生反应。反应完全后向其中加人物质甲调节,产生沉淀,过滤、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滤渣作催化剂循环使用。
经查阅资料得知,在溶液中通过调节溶液的酸碱性而使分别生成沉淀的pH如下:
物质 | 开始沉淀时的PH | 完全沉淀时的PH |
Fe(OH)3 | 1.9 | 3. 2 |
Cu(OH)2 | 4. 7 | 6. 7 |
Fe(OH)2 | 6. 3 | 9. 7 |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物质甲 是_____ (填字母序号)。
a. b. c. d.
②该方案中调节PH的范围是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