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将相同的锌片和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 两烧杯中溶液的H+浓度都减小

C. 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 D.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答案】B

【解析】甲装置形成原电池,铜是正极,锌是负极,乙装置不能构成原电池,锌与稀硫酸反应,铜不反应,据此解答。

A. 甲装置形成原电池,铜是正极,氢离子放电产生氢气,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乙装置不能构成原电池,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铜不反应,A错误;

B. 两烧杯中溶液中的H+均得到电子被还原为氢气,因此氢离子浓度都减小,B正确;

C. 形成原电池时反应速率加快,则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快,C错误;

D. 金属性锌强于铜,则甲中铜片是正极,锌片是负极,乙中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D错误。

答案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Ⅰ.过量铁片与100mL 0.01mol/L的稀盐酸反应,能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为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为了加快产生H2的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______

①加H2O ②加入几滴1mol/LHNO3溶液 ③滴入几滴浓盐酸

④加入一定量铁粉 ⑤加NaCl溶液 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⑦适当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 ⑧改用10mL0.1mol/L盐酸

A. ②③⑥⑦⑧ B. ③④7⑧ C. ③⑥⑦⑧ D. ③⑥⑦

(3)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铜为原电池某一极材料,则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

Ⅱ.某温度时,在5 L的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有关数据,写出X、Y、Z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2)该反应在3种不同条件下进行,其中Y起始浓度相同,Z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X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①实验1中,在10~20min内,以物质Y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L·min) ,50min时,实验3中Z的浓度________

②0~20min内,其它条件一样实验2和实验1的反应速率不同,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实验3和实验1的反应速率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乙醇与浓硫酸来制取乙烯,反应装置如下图A所示,发生反应为CH3CH2OH CH2=CH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制取实验中,混合乙醇与浓硫酸的操作是_________,通常在圆底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装置A图中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用该方法在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常会看到烧瓶中液体变黑,并使装置A中制得的乙烯中混有CO2、SO2等杂质气体。为确定乙烯及各种杂质气体的存在,请用上面给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设计。

探究设计1:若要检验A中所得气体含有SO2,可将混合气体直接通入__________(填装置代号,下同)装置;若要检验A中所得气体含有乙烯,可将混合气体直接通入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设计2:若将A中所得气体依次通过①→②→③→E装置,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乙烯气体中混有二氧化硫气体。

则:(1)设计2中①→②→③装置对应的装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代号)。

(2)设计2中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2中确认乙烯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设计3:若要一次性将乙烯、CO2、SO2三种气体全部检验出来,气体被检验出来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为A→______(填装置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含0.05 mol K2SO4的溶液中,K的数目约为

A.3.01×1022B.6.02×1022C.0.05D.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标准状况下,下列气体的密度最小的是

A.O2B.CH4C.H2SD.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某反应A(g)+B(g)C(g)+D(g) 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放热”),该反应的△H=KJmol﹣1(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1mol气体A和1mol气体B具有的总能量比1mol气体C和1mol气体D具有的总能量(填“一定高”、“一定低”、“高低不一定”).
(2)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使逆反应速率增大,则E1和E2的变化是:E1 , E2 , △H(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在25 ℃、101 kPa下,0.5 mol辛烷C8H8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2 759 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8H18(l)+ O2(g)=8CO2(g)+9H2O(g) ΔH=-48.40 kJ·mol1
B.C8H18(l)+ O2(g)=8CO2(g)+9H2O(l) ΔH=-5 518 kJ·mol1
C.C8H18(l)+ O2(g)=8CO2(g)+9H2O(l) ΔH=+5 518 kJ·mol1
D.2C8H18(l)+25O2(g)=16CO2(g)+18H2O(l) ΔH=+11 036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L 0.5 mol/L Na2CO3溶液中含有的CO32-数目为0.5NA

B. 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AlCl3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5NA

C. 6g乙烷中含有的共价键的数目为1.4NA

D. l mol甲基(- CH3)所含电子数为1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氨是最重要的氮肥,是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德国人哈伯在1905年发明了合成氨的方法,其合成原理为: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 , 他因此获得了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在密闭容器中,将2 mol N2和6 mol H2混合发生下列反应: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
(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浓度比是;N2和H2的转化率比是 . 反应放出的热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84.8 kJ。
(2)降低平衡体系的温度(保持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密度 . 平衡常数K(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当达到平衡时,充入氩气,并保持压强不变,平衡将(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4)若容器恒容、绝热,加热使容器内温度迅速升至原来的2倍,平衡将(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移动”).达到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来的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