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如何解决好碳排放问题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目前,采用较多的方法是对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封存和富集再利用.下列与二氧化碳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B.CO2导致温室效应,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C.CO2(g)+C(s)$\stackrel{高温}{?}$2CO(g)△H>0,高温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D.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分析 A、CO2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B、二氧化碳无污染;
C、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反应熵变大于0,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
D、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由于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稀硫酸与大理石的进一步接触,这时反应就会停止,只能制取很少的二氧化碳.

解答 解;A、CO2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而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A错误;
B、二氧化碳无污染,不是大气污染物,故B错误;
C、C(s)+CO2(g)?2CO(g),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S>0,△H>0,满足△H-T△S<0,需要在高温下进行,故C正确;
D、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由于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稀硫酸与大理石的进一步接触,这时反应就会停止,只能制取很少的二氧化碳,所以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而不用稀硫酸,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酸雨的形成、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反应的自发性等,D选项对实验室中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取,应该注重归纳总结,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服用含碘化钾的碘药片可抗核辐射.将碘片剥去糖衣皮研粹后置于试管中制得无色水溶液,并加入几滴淀粉试液,然后向试管中逐滴加入氯水,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若继续滴加氯水后蓝色溶液又褪为无色,试回答下列问题:
完成并配平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系数是1,不用填写):
5Cl2+I2+6H2O→2HIO3+10HCl.
(2)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MnO2和H2SO4,即可得到I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MnSO4
(3)上述浓缩液中含有I-、Cl-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当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frac{c({I}^{-})}{c(C{l}^{-})}$为:4.7×10-7,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8.5×10-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关于氮的变化关系图如图: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
B.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
C.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上述反应中只有③属于氮的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I2(?)+H2(g)?2HI(g)△H═-9.48kJ•mol-1
②I2(?)+H2(g)?2HI(g)△H═+26.48kJ•mol-1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①中的I2为固态,②中的I2为气态B.254 g I2(g)完全反应放热9.48 kJ
C.①的产物比②的产物热稳定性更好D.1 mol固态碘升华时将吸热17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常温下,有浓度均为1mol•L-1的下列四种溶液:
①H2SO4溶液 ②NaHCO3溶液 ③NH4Cl溶液 ④NaOH溶液
(1)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④>②>③>①,其中由水电离的H+浓度最小的是①.(均填序号)
(2)③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HCO3-)>c(OH-)>c(H+)>c(CO32-),升高温度,NH4Cl溶液的pH减小(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向③中通入少量氨气,此时$\frac{c(N{H}_{4}^{+})}{c(N{H}_{3}•{H}_{2}O)}$的值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将③和④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③的体积大于④的体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工业上以Al(OH)3、H2SO4、(NH42SO4(含FeSO4)为原料制备透明氧化铝陶瓷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步骤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2)已知:25℃时,KW=1.0×10-14,Kb(NH3•H2O)=1.75×10-5.在(NH42SO4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NH4++H2O?NH3•H2O+H+,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5.7×10-10
(3)NH4Al(SO4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Al(SO42+5NaOH $\frac{\underline{\;\;△\;\;}}{\;}$NH3↑+3H2O+NaAlO2+2Na2SO4
(4)固体NH4Al(SO42•12H2O在加热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633℃时剩余固体的成分为Al2(SO43
(5)综上分析,流程图中M混合气体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NH3、H2O、SO3.M可用一种物质吸收以实现循环利用,该物质的名称是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某同学做如图实验,以检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实验中发现反应后(a)中温度升高,由此可以判断(a)中反应是放热反应;
(b)中温度降低,由此可以判断(b)中反应是吸热反应.
(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b)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应该低于其生成物的总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H3CH2CHCH3CH2CH(CH32的系统命名为3,5-二甲基己烷
B.正丁烷的二氯代物有6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乙醇在铜催化下加热可脱氢生成乙醛,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淀粉、纤维素属于糖类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水解得到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Na2CO3、NaHCO3的混合物与100mL3mol/L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4.48L(标准状况)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请计算混合物中Na2CO3的物质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