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关于如图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用于分离苯和水的混合物
B.
可用于收集H2、NH3、CO2、Cl2、HCl等气体
C.
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并防止倒吸
D.
可用于干燥、收集氯化氢,并吸收多余的氯化氢

分析 A.苯和水的混合物分层;
B.a进气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b进气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
C.X若为四氯化碳,可隔绝气体和水;
D.HCl与碱石灰反应,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解答 解:A.苯和水的混合物分层,则可利用分液漏斗分离,故A正确;
B.a进气可收集H2、NH3等气体,b进气可收集CO2、Cl2、HCl等气体,故B正确;
C.X若为四氯化碳,可隔绝气体和水,则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并防止倒吸,故C正确;
D.HCl与碱石灰反应,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干燥及收集均不合理,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混合物分离方法、气体的收集及实验装置的作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2CH3CH2OH+2Na→2CH3CH2ONa+H2B.
C.D.HCl+AgNO3═AgCl↓?+H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已知锌与稀盐酸反应放热.某学生为了探究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所用稀盐酸浓度有1.00mol•L-1、2.00mol•L-1两种浓度,每次实验稀盐酸的用量为25.00mL,锌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用量为6.50g.实验温度为298K、308K.
(1)完成以下实验设计(填写表格中空白项),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编号T/K锌规格盐酸浓度/mol•L-1实验目的
298粗颗粒2.00(Ⅰ)实验①和②探究盐酸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④探究锌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298  
308  
298 
(2)实验①记录如下(换算成标况):
时间(s)102030405060708090100
氢气体积
(mL)
16.839.267.2224420492.8520.8543.2554.4560
①计算在30s~40s范围内盐酸的平均反应速率ν(HCl)=0.056mol•L-1•s-1.(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
②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即0s~10s、10s~20s、20s~30s、30s~40s…)为40s~50s,可能原因是反应放热.
(3)另一学生也做同样的实验,由于反应太快,测量氢气的体积时不好控制,他就事先在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以减慢反应速率:
A.氨水    B.CuCl2溶液    C.NaCl溶液   D.KNO3溶液
你认为他上述做法中可行的是C(填相应字母);
(4)另有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如下图1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5)在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中,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分别设计了如下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定性分析:如图2甲可通过观察生成气泡的快慢判断,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控制阴离子相同,排除阴离子不同造成的干扰.
②定量分析:如图2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收集40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有四种化合物:①NaHCO3、②Al(OH)3、③(NH42S、④H2NCH2COOH,跟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反应的是(  )
A.只有②④B.只有①②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B.糖类是提供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
C.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含有羧基和氨基
D.酯类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酸性KMnO4溶液和草酸(H2C2O4,二元弱酸)溶液为例,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如表方案:
实验
编号
0.01mol•L-1酸性KMnO4溶液0.1mol•L-1
H2C2O4溶液
反应温度/℃反应时间/s
5.0mL5.0mL020125
V1V22.0mL20320
5.0mL5.0mL05030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2)实验的记时方法是从溶液混合开始记时,至紫红色刚好褪去时,记时结束.
(3)实验①和②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V1=5.0mL,V2=3.0mL.
(4)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C、D.
A.实验时不能用量筒来量取液体的体积
B.实验时应将5.0mLKMnO4溶液与5.0mL H2C2O4溶液混合后,立即按下秒表,再将盛有混合液的烧杯置于相应温度的水浴中至反应结束时,按下秒表,记录读数.
C.在同一温度下,最好采用平行多次实验,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D.实验①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某小组在进行每组实验时,均发现该反应是开始很慢,突然会加快,其可能的原因是反应生成的Mn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要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它包括“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其中“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反应物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的是(  )
A.SO2+2NH3+H2O═(NH42SO3
B.NO2+NO+2NaOH═2NaNO2+H2O
C.Cu+2H2SO4(浓) $\frac{\underline{\;\;△\;\;}}{\;}$ CuSO4+SO2↑+2H2O
D.CuO+H2SO4(稀)═CuS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着某一反应,X气体、Y气体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Y?X
B.t1时,Y的浓度是X浓度的1.5倍
C.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化学平衡
D.t3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陕西省高二上月考一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今有①CH3COOH ②HCl ③H2SO4三种溶液。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当它们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填序号)

(2)当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其pH最小是 (填序号)

(3)将c(H+)相同的三种酸均加水稀释至原来的10倍,c(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序号)。

(4)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均相同的①②③三种酸溶液,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烧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需烧碱的体积比为 ;此时所得到的三种溶液的pH大小关系为

(5)若酸性FeCl2废液中c(Fe2+)=2.0×10-2mol·L-1, c(Fe3+)=1.0×10-3mol·L-1, c(-)=5.3×10-2mol·L-1,则该溶液的PH约为

(6)FeCl3可做净水剂,净水原理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达),FeCl3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从大到小顺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