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B中反应为NaClO3和Na2SO3在浓H2SO4的作用生成 ClO2和Na2SO4,C可防止倒吸,起到安全瓶的作用,D中加入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钠,在低温下反应生成NaClO2,A和E都为尾气处理装置.
(1)装置D中发生气体反应,装置内压强降低,装置C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D瓶溶液倒吸到B瓶中;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以及仪器a的特点分析解答;
(2)装置D反应后的溶液获得NaClO2晶体,装置D中生成NaClO2,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双氧水应表现还原性,有氧气生成,结合原子守恒可知,还有水生成,配平书写方程式;
(3)从溶液中制取晶体,一般采用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注意温度控制;
(4)由题目信息可知,应控制温度38℃~60℃,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
解答 解:(1)装置D中发生气体反应,装置内压强降低,装置C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D瓶溶液倒吸到B瓶中,仪器a盛放浓硫酸,具有玻璃活塞的漏斗,名称为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防止D瓶溶液倒吸到B瓶中(或安全瓶、缓冲瓶);分液漏斗;
(2)装置D中生成NaClO2,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双氧水应表现还原性,有氧气生成,结合原子守恒可知,还有水生成,配平后方程式为: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
故答案为: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
(3)从溶液中制取晶体,一般采用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为防止析出晶体NaClO2•3H2O,应趁热过滤,由题目信息可知,应控制温度38℃~60℃进行洗涤,低于60℃干燥,
故答案为:趁热过滤;60;
(4)由于ClO2和SO2均有毒,所以反应结束后,打开K1,装置A起的作用是吸收装置B中多余的ClO2和SO2;由题目信息可知,应控制温度38℃~60℃,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所以如果撤去D中的冷水浴,可能导致产品中混有的杂质是NaClO3和NaCl,
故答案为:吸收装置B中多余的ClO2和SO2,防止污染空气;NaClO3和NaCl.
点评 本题考查亚氯酸钠制备实验的基本操作、亚氯酸钠的性质及中和滴定等知识,理解原理是解题的关键,同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通入溴水中,观察溴水是否褪色 | |
B. | 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 |
C. | 点燃,检验燃烧产物 | |
D. | 点燃,观察火焰明亮程度及产生黑烟量的多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实验时,试管口应高于试管底 | |
B. | 加热时试管内铁粉红热,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 | |
C.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H2O(g) $\frac{\underline{\;\;△\;\;}}{\;}$ Fe2O3+3H2 | |
D. | 实验结束后如果固体仍为黑色,说明原反应没有发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滴定次数 | 滴定前读数(mL) | 滴定滴定后读数(mL) |
第一次 | 0.00 | 30.82 |
第二次 | 0.00 | 30.80 |
第三次 | 0.00 | 30.7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实验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来 | 第三次 |
消耗高锰酸钾溶液体积/mL | 25.52 | 25.02 | 24.9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烷在O2中燃烧的反应 | B. |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 ||
C. | 灼热的碳与H2O(g)反应 | D. | 铝片与稀H2SO4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