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如图是实验室制取Cl2并进行Cl2性质验证的装置.已知FeCl3具有强烈吸水性并与水反应.

①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若A中的试剂为浓盐酸,仪器B中的物质应该具有氧化性(“氧化性”或“还原性”),若B中的物质为二氧化锰,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②装置G中的试剂为浓硫酸;装置D中的现象为品红溶液褪色,装置H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
③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l2$\frac{\underline{\;\;△\;\;}}{\;}$2FeCl3;要制得纯净的FeCl3固体,你认为上述装置应如何改进?在装置D和E之间添加一个干燥的装置.

分析 ①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B中的物质与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浓盐酸具有还原性,所以B中的物质具有氧化性;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注意浓盐酸在离子方程式中应该写成离子形式;
②防止生成的氯化铁接触到水,所以装置G中的试剂为浓硫酸;氯水具有漂白性,所以装置D中的现象为品红溶液褪色,装置H是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
③装置E中发生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l2$\frac{\underline{\;\;△\;\;}}{\;}$2FeCl3,左边应加干燥的装置.

解答 解:①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B中的物质与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浓盐酸具有还原性,所以B中的物质具有氧化性;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氧化性;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②防止生成的氯化铁接触到水,所以装置G中的试剂为浓硫酸;氯水具有漂白性,所以装置D中的现象为品红溶液褪色,装置H是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
故答案为:浓硫酸;品红溶液褪色;吸收多余的氯气;
③装置E中发生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l2$\frac{\underline{\;\;△\;\;}}{\;}$2FeCl3,在装置D和E之间添加一个干燥的装置,
故答案为:2Fe+3Cl2$\frac{\underline{\;\;△\;\;}}{\;}$2FeCl3;在装置D和E之间添加一个干燥的装置.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性质实验方案设计题的掌握,难度中等,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B.牛奶C.白糖D.植物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0.某无机化合物A由X、Y两种元素组成.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得到含X元素的8g红棕色固体B,并产生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C,将该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双氧水中得D溶液,再向D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46.6g固体.
(1)写出A的化学式FeS2
(2)写出气体C通入H2O2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2+H2O2=2H++SO42-
(3)将A溶于D的稀溶液中得到E,并产生一种单质固体和一种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S2+H2SO4=H2S↑+S↓+FeSO4
(4)将化合物E固体隔绝空气充分灼烧,使其分解,生成等物质的量的B、C和另一种化合物,则另一种化合物的分子式是SO3;有同学认为该分解反应得到的固体产物中除B外,还可能会有含X元素的低价态物质,请判断该同学的观点是否合理合理理由是分解反应可能部分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
(5)请设计实验证明E完全分解后的固体产物中是否含有X元素的低价态化合物取少量固体加稀硫酸溶解,分成两份,向第一份加硫氰化钾,向第二份中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第一份中出现血红色,第二份中不褪色则证明只含有Fe2O3,若反之则证明只含有FeO,若第一份出现血红色,第二份褪色,则证明两者都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现有如下几种物质:①金刚石 ②16O ③重水 ④18O ⑤C2H6 ⑥超重水 ⑦C60 ⑧C3H8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①⑦;互为同位素的是②④;属于同系物的是⑤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硼砂晶体由Na+、Xm-和H2O构成,它们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有(  )
A.离子键B.共价键C.金属键D.范德华力
E.氢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中一定没有共价键
B.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中一定没有离子键
C.物质的熔化过程可能既破坏离子键又破坏共价键
D.物质的熔化过程可能不破坏任何化学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
2SO2(g)+O2(g)?2SO3(g);工业上该反应在400℃和常压下进行,选择400℃的主要原因是在该温度下催化剂活性大,反应速率快;
选择常压的原因是增大压强对提高SO2转化率无显著影响,且对设备要求更高,导致增加成本,所以SO2的催化氧化采用常压而不是高压;SO2和空气的体积比约为1:50,选择这一比例的理由是增大氧气浓度从而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钾与盐酸反应最剧烈,铝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铝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Cl2═S↓+2Cl-
(3)将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生成NH3•H2O,从而验证NaOH碱性强于NH3•H2O,继而可以验证Na的金属性强于氮,你认为此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不合理,NH3•H2O不是N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4)仪器B的名称为锥形瓶,干燥管D的作用为防止倒吸.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变蓝(填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
(6)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填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试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有机物分子的基团之间存在一定影响,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钠与乙醇反应不如与水反应活泼,体现了羟基对乙基的影响
B.在溴乙烷分子中,溴原子与乙基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
C.苯酚比苯更容易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体现了羟基对苯基的影响
D.苯酚与溴水作用可得三溴苯酚,而苯与纯溴作用,要在催化剂作用下才只得到一溴代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