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 X、Y、Z、W、M、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元素,常温下,六种元素的常见单质中三种为气体,三种为固体。X与M,W与Q分别同主族, 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且X能与Y、Z、W分别形成电子数相等的三种分子,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试回答下列问题:
(1)W、M、Q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 (用元素符号表示)。
(2)元素M和Q可以形成化合物M2Q,写出M2Q的电子式 。
(3) Z、W、Q三种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的是 ,沸点最低的是 。(用分子式表示)
(4) W的一种氢化物含18个电子, 该氢化物与QW2化合时生成一种强酸,其化学方程式为 。
(5)由X、Z、W、Q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可组成一种强酸,该强酸的稀溶液能与铜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由X、Z、W、Q四种元素组成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A,已知A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又能与氢氧化钠的浓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且能使氯水褪色,写出A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7)分子式为X2Y2W4的化合物与含等物质的量的KOH的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呈酸性,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K+) > > > >c(OH-) 。将2mL 0.1mol/L X2Y2W4的溶液和4mL0.01mol/L酸性KMnO4溶液混合,发现开始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后溶液迅速褪色。解释原因 。
(1)Na>S>O(1分) (2)(1分) (3) H2O H2S(各1分)
(4) H2O2+SO2=H2SO4(2分)
(5)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分,不写稀扣1分)
(6)NH4++HSO +2OH- △NH3↑+SO32—+ 2H2O(2分,不写加热扣1分)
(5) c(HC2O)>c(H+)>c(C2O)(2分)反应生成的MnSO4能催化该反应,加快反应速率。(2分)
【解析】
试题分析:X、Y、Z、W、M、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元素,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因此W是O。W与Q同主族,因此Q是S。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是H。X与M同主族,且M的原子序数大于氧元素,则M是Na。常温下,六种元素的常见单质中三种为气体,三种为固体,且X能与Y、Z、W分别形成电子数相等的三种分子,所以Y是C,Z是N。
(1)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W、M、Q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Na>S>O。
(2)元素M和Q可以形成化合物Na2S,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3)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Z、W、Q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O>N>S,则简单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的是H2O。由于水分子间以及氨气分子间均存在氢键,所以沸点最低的是H2S。
(4) W的一种氢化物含18个电子, 则该氢化物是双氧水。双氧水与SO2化合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SO2=H2SO4。
(5)由X、Z、W、Q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可组成一种强酸,该强酸的稀溶液能与铜反应,因此是稀硝酸,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6)由X、Z、W、Q四种元素组成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A,已知A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又能与氢氧化钠的浓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且能使氯水褪色,则A应该是亚硫酸氢铵,因此A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SO+2OH- △NH3↑+SO32—+ 2H2O。
(7)分子式为X2Y2W4的化合物是乙二酸,与含等物质的量的KOH的溶液反应后得到草酸氢钾,所得溶液呈酸性,说明草酸氢根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所以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K+) >c(HC2O)>c(H+)>c(C2O)>c(OH-) 。将2mL 0.1mol/L X2Y2W4的溶液和4mL0.01mol/L酸性KMnO4溶液混合,发现开始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后溶液迅速褪色。因此根据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此时影响因素应该考虑催化剂,即由于反应生成的MnSO4能催化该反应,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以及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天津市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高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室温下,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XC(g),经 2 s后反应达平衡,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1 ,B的物质的量为1.4 mol,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s)
②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与平衡后容器内的压强之比为1:1
③ 2 s 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30% ④ X=2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天津市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若某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只含有C、N、H三种元素,且以n(C)、n(N)分别表示C、N的原子数目,则H原子数目最多等于
A.2n(C)+2+n(N) B.2n(C)+2+2n(N)
C.2n(C)+2 D.2n(C)+1+2n(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二模试卷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18分)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实验中,先用制得的氨气排尽洗气瓶前所有装置中的空气,再连接洗气瓶和气体收集装 置,立即加热氧化铜。反应完成后,黑色氧化铜转化为红色的铜。下图A、B、C为甲、乙两小组制取氨气时可能用到的装置,D为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甲小组测得:反应前氧化铜的质量m1 g、氧化铜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m2g、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1L。乙小组测得:洗气前装置D的质量m3g、洗气后装置D的质量为m4g、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2L。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检验氨气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小组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制取氨气,请将实验装置的字母编号和制备制备原理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 实验装置 | 实验药品 | 制备原理 |
甲小组 | A | 氢氧化钙、硫酸铵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
乙小组 | _____ | 浓氨水、氢氧化钠 | 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氢氧化钠的作用:_______ |
(4)甲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5)乙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之比明显小于理论值,其原因是_______。为此,乙小组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装有某药晶的实验仪器,重新实验。根据实验前后该药品的质量变化及生成氮气的体积,得出了合理的实验结果。该药品的名称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二模试卷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NaCI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天津市高三毕业班联考二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氢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向稀H2SO4中滴加少量Cu(NO3)2溶液
B.为处理锅炉水垢中的CaSO4,可先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再加入盐酸溶解
C.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则水电离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O(l)H+(aq)+OH-(aq) ΔH= +57.3 kJ·mol-1
D.生铁发生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负极反应均为:Fe-2e- =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天津市东丽区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一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8分) 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 。
(3)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有漂白、杀菌的性能,其原理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
(4)反应(1)和反应(3)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编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