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硫化钠主要用于皮革、毛纺、高档纸张、染料等行业.生产硫化钠大多采用无水芒硝(Na2SO4)-炭粉还原法,其流程示意图如图1:

(1)上述流程中“碱浸”后,物质A 必须经过过滤(填写操作名称)处理后,方可“煅烧”;若煅烧所得气体为等物质的量的CO 和CO2,写出煅烧时发生的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Na2SO4+8C $\frac{\underline{\;高温\;}}{\;}$3Na2S+4CO2↑+4CO↑.
(2)上述流程中采用稀碱液比用热水更好,理由是热水会促进Na2S水解,而稀碱液能抑制Na2S水解.
(3)取硫化钠晶体(含少量NaOH)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充分搅拌.若反应后测得溶液的pH=4,则此时溶液中c( S2-)=4×10-36mol/L.(已知:常温时CuS、Cu(OH)2的Ksp 分别为8.8×10-36、2.2×10-20
(4)①皮革工业废水中的汞常用硫化钠除去,汞的去除率与溶液的pH 和x(x 代表硫化钠的实际用量与理论用量的比值)有关(如图所示).为使除汞效果最佳,应控制的条件是x=12、pH介于9~10之间.
②某毛纺厂废水中含0.001mol•L-1的硫化钠,与纸张漂白后的废水(含0.002mol•L-1NaClO)按1:2 的体积比混合,能同时较好处理两种废水,处理后的废水中所含的主要阴离子有SO42-、Cl-

分析 根据图1可知,制备硫化钠晶体的流程为:无水芒硝(Na2SO4)与碳在高温煅烧反应:3Na2SO4+8C$\frac{\underline{\;高温\;}}{\;}$3Na2S+4CO2↑+4CO↑,由于硫离子水解,则用稀碱溶液浸泡抑制硫离子水解,通过精制获得硫化钠晶体,
(1)从获得固体A的原混合物状态分析操作方法,由于煅烧时加入过量的炭粉,且固体A可以分离并进行煅烧的应用分析A是什么物质;依据题干信息可知生成物中除含有硫化钠外还含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以及两种碳的氧化物分子个数比是1:1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依据硫化钠溶液中硫离子水解显碱性的水解平衡影响因素分析判断;
(3)常温时CuS、Cu(OH)2的Ksp,依据溶度积常数计算得到,依据溶液PH计算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依据CuS的Ksp计算得到硫离子的浓度;
(4)①依据图象中曲线分析,汞去除率最佳PH和x的取值;
②依据硫化钠和次氯酸钠在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计算分析判断.

解答 解:(1)由于固体A是从液体中获得,所以得到A的操作是过滤,由于煅烧时加入过量的炭粉,且固体A可以分离并进行煅烧的应用可知A是炭粉,化学式为C;从题干信息可知生成物中除含有硫化钠外还含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而反应物是硫酸钠和碳,根据煅烧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是1:1,所以可设两种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1和1,可得该反应的方程式为:$\frac{3}{4}$Na2SO4+2C $\frac{\underline{\;高温\;}}{\;}$$\frac{3}{4}$Na2S+1CO2↑+1CO↑,该反应两边同乘以4所得的反应方程式为:3Na2SO4+8C$\frac{\underline{\;高温\;}}{\;}$3Na2S+4CO2↑+4CO↑,
故答案为:过滤;3Na2SO4+8C$\frac{\underline{\;高温\;}}{\;}$3Na2S+4CO2↑+4CO↑;
(2)上述流程中采用稀碱液比用热水更好,硫化钠溶液中硫离子水解显碱性,水解过程是吸热反应,加热促进水解进行,稀碱溶液能起到抑制水解的作用,
故答案为:热水会促进Na2S水解,而稀碱液能抑制Na2S水解;
(3)取硫化钠晶体(含少量NaOH)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充分搅拌.若反应后测得溶液的pH=4,常温时CuS、Cu(OH)2的Ksp分别为8.8×10-36、2.2×10-20
Ksp=c(Cu2+)×c2(OH-)=2.2×10-20,pH=4,c(OH-)=10-10mol/L,c(Cu2+)=2.2mol/L,硫化铜中的Ksp=c(Cu2+)c(S2-)=8.8×10-36、计算得到c(S2-)=4×10-36mol/L,
故答案为:4×10-36mol/L;
(4)①依据图象中曲线分析,汞去除率最佳PH和x的取值是x=12,pH介于9~10之间时汞的去除率最大,接近100%,
故答案为:x=12、pH介于9~10之间;
②某毛纺厂废水中含0.001mol•L-1的硫化钠,与纸张漂白后的废水(含0.002mol•L-1 NaClO)按1:2的体积比混合,能同时较好处理两种废水,次氯酸钠和硫化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Na2S):n(NaClO)=0.001mol/L×1:0.002mol•L-1×2=1:4,依据电子守恒分析可知,Na2S+4NaClO=Na2SO4+4NaCl,处理后的废水中所含的主要阴离子有SO42-、Cl-
故答案为:SO42-、Cl-

点评 本题是物质制备的考查题,主要是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溶度积常数的计算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的计算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SO2可用于制硫酸.已知25℃、101kPa时:
2SO2(g)+O2(g)?2SO3(g)△H=-197kJ/mol;
①已知:H2O(g)═H2O(l)△H=-44kJ/mol;
2SO2(g)+O2(g)+2H2O(g)═2H2SO4(l)△H=-545kJ/mol.
则SO3(g)与H2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SO3(g)+H2O(l)=H2SO4(l)△H=-130kJ/mol.
②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在压强为P1时,混合体系中SO3的百分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若温度为T1时,反应进行到状态B时,V>V(填“>”“<”或“=”).在图1中画出压强为P2(P2>P1)时SO3的百分含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图.

③实验室模拟化工生产,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冲入一定量SO2和O2后,分别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反应,O2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2.与实验Ⅰ比较,实验Ⅱ改变的条件为加入催化剂.
(2)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燃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在20-25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4×10-6mol•L-1•min-1
②从图中可以读出,溶液的酸性与降解速率的关系是:溶液的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大.
(3)已知反应:TaS2(s)+2I2(g)?TaI4(g)+S2(g)△H>0;
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向某恒容容器中加入1mol I2 (g)和足量TaS2(s),I2 (g)的平衡转化率为67%(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70080083010001200
K0.60.91.01.72.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O)c({H}_{2}O)}{c(C{O}_{2})c({H}_{2})}$.
(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830℃,在1L的固定容器的密闭容器中放入1mol CO和5mol H2O,反应达平衡后,其化学平衡常数K等于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830℃,容器中的反应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平衡不移动.(填“向正方向”、“向逆方向”或“不”)
(5)若1200℃时,在某时刻该容器中CO2、H2、CO、H2O的浓度分别为2mol•L-1、2mol•L-1、4mol•L-1、4mol•L-1,则此时上述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为逆反应方向(选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不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Na2S2O3可做分析试剂.它易溶于水,遇酸易分解.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Na2S2O3•5H2O的制备
I 实验原理:Na2SO3(aq)+S(s)$\frac{\underline{\;\;△\;\;}}{\;}$Na2S2O3(aq)
II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III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图1所示加入试剂,其中装置B和D中加的是NaOH溶液,装置 C中的硫粉应事先研细并用乙醇润湿,否则会影响降低反应速率(或会减少产量).
(2)打开K1、关闭K2,向圆底烧瓶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并加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C中混合液被气流搅动,反应一段时间后,硫粉的量逐渐减少.
(3)当C中溶液的pH接近7时,打开K2、关闭K1并停止加热.采取该措施的理由是防止SO2过量,溶液呈现酸性,导致生成的Na2S2O3分解.
(4)将C中的混合液过滤,将滤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可得粗产品Na2S2O3•5H2O.
IV 产品检测:
(5)粗产品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
【实验二】自来水中余氯的测定
含氯消毒剂给自来水消毒后有余氯.测定自来水中余氯含量的方案如下:在250mL碘量瓶中(或具塞锥形瓶中)放置0.5g碘化钾,加10mL稀硫酸,准确量取流动水样100mL(打开自来水龙头,待水流数十秒后再取水样)置于碘量瓶,迅速塞上塞摇动,见水样呈淡黄色,加1ml淀粉溶液变蓝,则说明水样中有余氯.再以C mol/L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至溶液蓝色消失呈无色透明溶液,记下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
(已知: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2Na2SO3═2NaI+Na2S4O6
(6)若该自来水是以漂白粉消毒,能说明水样中有余氯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O-+2I-+2H+=Cl-+I2+H2O.
(7)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Na2S2O3溶液V mL,该次实验测得自来水样品中余氯量(以游离Cl2计算)为355VCmg•L-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塞上塞摇动”动作不够迅速,则测得结果偏高(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水处理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是防止水体污染、改善水质的主要措施.
(1)天然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有O2、CO2
(2)天然水在净化处理过程中加入的混凝剂可以是明矾、硫酸铝(任填两种)
(3)检验蒸馏水的纯度时,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测定水的电导率或电阻率
(4)通过施加一定压力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而将大分子或离子截留,从而获得纯净水的方法称为反渗透法
电渗析法净化水时,使离子通过半透膜的推动力是电势差(或电场力)
(5)根据废水中所含有害物质的不同,工业上有多种废水的处理方法
①废水I若采用CO2处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CO2=HCO3-
②废水II常用明矶处理.实践中发现废水中的c(HCO3)越大,净水效果越好,这是因为HCO3-会促进Al3+的水解,生成更多的Al(OH)3,净水效果增强
③我国规定,Hg2+的排放标准不能超过0.05mg•L-1.废水III经处理后,100ml排放液中含Hg2+的物质的量为3×10-7mol,则1L该排放液中Hg2+的质量为6.03×10-4g,是否达到了排放标准?否(填“是”或“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锡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已知:Sn的熔点为231℃;Sn2+易水解、易被氧化;SnCl4极易水解、熔点为-33℃、沸点为114℃.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锡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五周期第ⅣA族.
(2)用于镀锡工业的硫酸亚锡(SnSO4)的制备步骤如下:
I.SnCl2加入盐酸和Sn 粉
II.分离滤渣和滤液
Ⅲ.滤液用NaHCO3调节pH至6~7 得混合物(含SnO)
Ⅳ.从混合物中分离得SnO
V.SnO和稀硫酸最终得SnSO4晶体
①步骤Ⅰ加入Sn粉的作用:防止Sn 2+被氧化为Sn4+及调节溶液pH.
②步骤Ⅱ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③步骤Ⅲ生成SnO的离子方程式:Sn2++2HCO3-=SnO↓+2CO2↑+H2O.
④步骤Ⅳ中检验SnO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是取最后一次洗涤后滤液少许于试管中,依次滴加足量硝酸、少量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无白色沉淀,证明已洗净.
⑤步骤Ⅴ操作依次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低温干燥.
(3)SnCl4蒸气遇氨及水汽呈浓烟状,因而可制作烟幕弹,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Cl4+4NH3+4H2O=Sn(OH)4+4NH4Cl.
实验室欲用如图装置制备少量SnCl4 (夹持装置略),该装置存在明显缺陷,改进方法是在A、B装置间依次连接盛有饱和食盐水、浓硫酸的洗气瓶;熔融锡与氯气化合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且放出的热足够此反应持续进行.

(4)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当开始装置C中收集到有SnCl4时即可熄灭B处酒精灯,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的理由是熔融锡与氯气化合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且放出的热足够使此反应持续进行.
(5)用于微电子器件生产的锡粉纯度测定:
①取2.38g试样溶于较浓硫酸中(杂质不参与反应),使Sn完全转化为Sn2+
②加入过量的Fe2(SO43
③用0.1000mol•L-1K2Cr2O7溶液滴定,消耗20.00mL,
步骤②中加入Fe2(SO43的作用是:将Sn 2+全部氧化为Sn 4+;此锡粉样品中锡的质量分数: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乙酸乙酯是无色具有水果香味的液体,沸点77.2℃,某同学制取它用醋酸14.3mL,95%的乙醇 23mL,还用到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主要仪器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是:
①先向A中蒸馏烧瓶注入乙醇,然后加入浓硫酸摇匀,再将醋酸注入分液漏斗里待用.这时分液漏斗里乙醇与乙酸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7:5.
②加热油浴保持温度约135℃~145℃.
③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缓缓滴入蒸馏烧瓶里,调节加料速度使蒸出酯的速度与进料速度大体相等,直到加料完全.
④保持油浴温度一段时间,至不再有液体流出后,停止加热.
⑤取下B中的锥形瓶,将一定量饱和Na2CO3溶液分批、少量、多次地加到馏出液里,边加边摇荡,至无气泡产生为止.
⑥将⑤的液体混合物分液,弃去水层.
⑦分液漏斗里得到的是初步提纯的乙酸乙酯粗品.
试回答:
(1)乙醇和乙酸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分别为羟基和羧基.
(2)实验中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
(3)用过量乙醇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乙酸转化,利用合成乙酸乙酯.
(4)实验中用油浴加热的优点是保持温度恒定.
(5)制取乙酸乙酯的反应类型是酯化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_{△}^{浓H_{2}SO_{4}}$CH3COOCH2CH3+H2O.
(6)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粗酯的目的是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如果用NaOH浓溶液代替Na2CO3溶液将引起的后果是酯发生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半导体生产中常需要控制掺杂,以保证控制电阻率,三氯化磷(PCl3)是一种重要的掺杂剂.实验室要用黄磷(即白磷)与干燥的 Cl2模拟工业生产制取PCl3,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
①黄磷与少量Cl2反应生成PCl3,与过量Cl2反应生成PCl5
②PCl3遇水会强烈水解生成H3PO3和HC1;
③PCl3遇O2会生成POCl3,POCl3溶于PCl3
④PCl3、POCl3的熔沸点见表:
物质熔点/℃ 沸点/℃
PCl3-11275.5
POCl32105.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2)B中所装试剂是浓硫酸,F中碱石灰的作用有两种,分别是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空气中的H2O进入烧瓶和PCl3 反应.
(3)实验时,检査装置气密性后,先打开K3通入干燥的CO2,再迅速加入黄磷.通干燥CO2的作用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白磷自燃.
(4)粗产品中常含有POCl3、PCl5等,加入黄磷加热除去PCl5后,通过蒸馏(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得到较纯净的PCl3
(5)实验结束时,可以利用C中的试剂吸收多余的氯气,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2H2O.
(6)通过下面方法可测定产品中PCl3的质量分数
①迅速称取1.00g产品,加水反应后配成250mL溶液;
②取以上溶液25.00mL,向其中加入10.00mL 0.1000mol/L碘水,充分反应;
③向②所得溶液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用0.1000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
④重复②、③操作平均消耗Na2S2O3溶液8.40mL.
已知:H3PO3+H2O+I2═H3PO4+2HI,I2+2Na2S2O3═2NaI+Na2S4O6,假设测定过程中没有其他反应.根据上述数据,该产品中PC13的质量分数为79.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氨水中滴入盐酸:OH-+H+=H2O
B.石灰乳与Na2CO3溶液反应:Ca2++CO32-=CaCO3
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a2++2OH-+CO2=CaCO3↓+H2O
D.向沸水中逐滴滴加FeCl3饱和溶液:Fe3++3H2O$\frac{\underline{\;\;△\;\;}}{\;}$Fe(OH)3↓+3 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