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碳的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i(s)+4CO(g)$?_{180℃-200℃}^{50-80℃}$Ni(CO)4(g).利用该反应可以将粗镍转化为纯度达99.9%的高纯镍.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CD(填字母编号).
A.把温度由80℃升高到180℃,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B.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Ni(CO)4(g)再次达到平衡时,$\frac{n[Ni(CO)_{4}]}{{n}^{4}(CO)}$减小
C.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CO再次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降低
D.当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时,可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2)图1所示的直形石英玻璃封管中充有CO气体,在温度为T1的一端放置不纯的镍(Ni)粉,Ni粉中的杂质不与CO(g)发生反应.在温度为T2的一端得到了纯净的高纯镍,则温度T1<T2(填“>”“<”或“=”).上述反应体系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O.
(3)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CO和H2合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CH3OH(g)△H=-90.8kJ•mol-1.若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1mol CO、
2mol H2
1mol
CH3OH
2mol CO、
4mol H2
CH3OH的浓度/mol•L-1c1c2c3
反应的能量变化放出Q1kJ吸收Q2kJ放出Q3kJ
反应物转化率α1α2α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c1=c2       b.2Q1=Q3    c.Q1+Q2=90.8     d.α23<100%
(4)据研究,上述(3)中合成甲醇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Cu2O+CO?2Cu+C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已知在常温常压下:甲醇的燃烧热为725.8kJ•mol-1,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1,H2O(g)═H2O(l)△H=-44.0kJ•mol-1.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CH3OH(l)+O2(g)═CO(g)+2H2O(g)△H=-354.8kJ•mol-1

(6)金属氧化物可被一氧化碳还原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如图2是四种金属氧化物(Cr2O3、SnO-1、PbO2、Cu2O)被一氧化碳还原时lg$\frac{c(CO)}{c(C{O}_{2})}$与温度(t)的关系曲线图.四个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Cr2O3、SnO2(填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在700℃用一氧化碳还原Cr2O3时,若反应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最简整数比,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数值等于10-12

分析 (1)对于可逆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frac{n[Ni(CO)_{4}]}{{n}^{4}(CO)}$=K(平衡常数),因此温度不变,比值不变,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CO再次达到平衡时,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右移,CO的体积分数降低,Ni与CO反应,随反应的进行,气体质量增大,直到反应达到平衡,质量才不发生变化,根据公式ρ=m/V,容器容积V不变,密度ρ不变时,说明质量m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根据上述反应,在50~80℃,Ni与CO化合生成Ni(CO)4,在180~200℃分解生成Ni和CO,因此T1<T2,反应中CO可循环利用;
(3)根据反应特点可以确定,甲和乙可建立相同平衡状态,因此平衡时:c1=c2,Q1+Q2=90.8,α12=100%.比较甲和丙,开始时丙中CO和H2浓度均为甲的2倍,相对于甲,丙相当于加压.假设甲和丙建立相同的平衡状态,则丙中放热是甲中的2倍,但加压平衡右移,因此Q3>2Q1,α3>α1,因此α23>100%;
(4)反应中含有CO,CO会还原Cu2O,加入少量CO2,可使CO还原Cu2O反应逆向移动,保持Cu2O的量不变,反应为Cu2O+CO?2Cu+CO2
(5)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反应为CH3OH+O2═CO+2H2O.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6)用CO还原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平衡常数K均可表示为$[\frac{c(C{O}_{2})}{c(CO)}]^{n}$,n>0,因此lg$\frac{c(C{O}_{2})}{c(CO)}$越小,则平衡常数越大.对于CO还原Cr2O3和SnO2,温度升高lg$\frac{c(C{O}_{2})}{c(CO)}$减小,则平衡常数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因此这两个反应为吸热反应,对于CO还原PbO2和Cu2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解答 解:(1)对于可逆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A错误.$\frac{n[Ni(CO)_{4}]}{{n}^{4}(CO)}$=K(平衡常数),因此温度不变,比值不变,B错误.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CO再次达到平衡时,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右移,CO的体积分数降低,C正确.Ni与CO反应,随反应的进行,气体质量增大,直到反应达到平衡,质量才不发生变化,根据公式ρ=m/V,容器容积V不变,密度ρ不变时,说明质量m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正确;
故选CD;
(2)根据上述反应,在50~80℃,Ni与CO化合生成Ni(CO)4,在180~200℃分解生成Ni和CO,因此T1<T2,反应中CO可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CO;
(3)根据反应特点可以确定,甲和乙可建立相同平衡状态,因此平衡时:c1=c2,a正确;Q1+Q2=90.8,c正确;α12=100%.比较甲和丙,开始时丙中CO和H2浓度均为甲的2倍,相对于甲,丙相当于加压.假设甲和丙建立相同的平衡状态,则丙中放热是甲中的2倍,但加压平衡右移,因此Q3>2Q1,b错误;α3>α1,因此α23>100%,d错误;
故答案为:ac;
(4)反应中含有CO,CO会还原Cu2O,加入少量CO2,可使CO还原Cu2O反应逆向移动,保持Cu2O的量不变,反应为Cu2O+CO?2Cu+CO2
故答案为:Cu2O+CO?2Cu+CO2
(5)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反应为CH3OH+O2═CO+2H2O.根据盖斯定律,反应CH3OH(l)+O2(g)═CO(g)+2H2O(g)的△H=-725.8 kJ•mol-1-
(-283 kJ•mol-1)-2×(-44.0 kJ•mol-1)=-354.8 kJ•mol-1
故答案为:CH3OH(l)+O2(g)═CO(g)+2H2O(g)△H=-354.8 kJ•mol-1
(6)用CO还原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平衡常数K均可表示为$[\frac{c(C{O}_{2})}{c(CO)}]^{n}$,n>0,因此lg$\frac{c(C{O}_{2})}{c(CO)}$越小,则平衡常数越大.对于CO还原Cr2O3和SnO2,温度升高lg$\frac{c(C{O}_{2})}{c(CO)}$减小,则平衡常数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因此这两个反应为吸热反应,对于CO还原PbO2和Cu2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一氧化碳还原Cr2O3的反应为3CO(g)+Cr2O3(s)?2Cr(s)+3CO2(g),在700℃用一氧化碳还原Cr2O3时,lg$\frac{c(C{O}_{2})}{c(CO)}$=4,$\frac{c(C{O}_{2})}{c(CO)}$=10-4,K=(10-43=10-12
故答案为:Cr2O3、SnO2;10-12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的分析判断,反应速率的计算应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是解题关键,依据反应特征设计制备过程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在人类文明的历程中,改变世界的事物很多,其中铁、硝酸钾、青霉素、二氧化硅等17种物质重点改变过人类世界.
(1)铁原子在基态时,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2)硝酸钾中N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写出与NO3-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非极性分子化学式BF3

(3)6氨基青霉烷酸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采用sp3杂化的原子有C、N、O、S.
(4)铁晶体的一种晶胞如图2所示,若Fe的原子半径为r,在这种Fe晶胞中用r表示出这种堆积模型的空间利用率为$\frac{2×\frac{4}{3}×π×{r}^{3}}{({\frac{4\sqrt{3}}{3})}^{3}}$×100%.(列式表示,不需化简).
(5)图3所示为血红素的结构.

血红素中四种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H<C<N<O.血红素中两种N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为sp2、sp3.在图4的方框内用“→”标出Fe2+的配位键.
(6)如果把晶胞顶点与最近三个面心所围成的空隙叫做四面体空隙,第四周期电负性最小的原子可作为容体掺入C60晶体的空隙中,形成具有良好的超导性的掺杂C60化合物.现把C60 抽象成质点,该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5所示,若每个四面体空隙填入一个原子,则全部填满C60晶体的四面体空隙后,所形成的掺杂C60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2C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往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能看到银镜生成
C.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均为(C6H10O5)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向鸡蛋清溶液中加硫酸铵饱和溶液,有沉淀析出,再加水沉淀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金属钛(Ti)因其硬度大、熔点高、常温时耐酸碱腐蚀等性质被广泛用在高新科技材料和航天领域中.“硫酸法”生产钛的原料是钛铁矿[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3),含有Fe(Ⅲ)等杂质],同时获得副产品甲的工业生产流程如下:

(1)浓硫酸处理钛铁矿时产物之一是TiOSO4,反应中无气体放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TiO3+2H2SO4(浓)$\frac{\underline{\;\;△\;\;}}{\;}$TiOSO4(硫酸氧钛)+FeSO4+2H2O
(2)上述生产流程中加入铁屑的目的是防止Fe2+氧化成Fe3+,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硫酸,检验副产品甲是否变质的实验方法是取副产品溶于水,滴入KSCN溶液变血红色证明副产品甲变质,若溶液不产生血红色,则甲不变质
(3)溶液Ⅰ中含有Fe2+、TiO2+和少量Mg2+等阳离子.常温下,其对应氢氧化物的Ksp如下表所示.
氢氧化物Fe(OH)2TiO(OH)2Mg(OH)2
Ksp8.0×10-161.0×10-291.8×10-11
①常温下,若所得溶液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018mol/L,当pH等于10时,Mg(OH)2开始沉淀
②若将含有Fe2+、TiO2+和Mg2+的溶液加水稀释,立即析出大量白色沉淀,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TiO2++2H2O=TiO(OH)2↓+2H+
(4)中间产品乙是一种氧化物,其经高温与氯气、焦炭反应,除生成TiCl4外,还生成了一种可燃性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TiO2+2Cl2+2C$\frac{\underline{\;高温\;}}{\;}$TiCl4+2CO.
(5)Mg还原TiCl4过程中必须在1070K的温度下进行,你认为还原控制的反应条件是隔绝空气,反应后的产物需要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溶解后才能达到提纯金属钛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现有室温下的四种溶液,其pH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pH101044
溶液氨水NaOH溶液醋酸盐酸
A.若①②③④四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pH=7,则混合液中c(NH4+)=c(CH3COO-
B.①④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c(H+)>c(OH-
C.①③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等
D.V1L②和V2L④溶液混合后溶液pH=9,则V1=$\frac{11}{9}$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向Na2CO3、NaHCO3混合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稀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a点对应溶液中:Ca2+、Mg2+、Br-、NO3-
B.b点对应溶液中:Al3+、Fe3+、MnO4-、NO3-
C.c点对应溶液中:Na+、Ca2+、NO3-、Cl-
D.d点对应溶液中:F-、NO3-、Fe2+、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分子式为C4H8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
A.3种B.2种C.5种D.6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按表中所述内容进行实验,可以实现相应的实验目的是(  )
选项甲中试剂乙中试剂气体成份及实验目的
ANaHSO3溶液硅酸钠溶液HCl:证明非金属Cl>S>Si
BFeI2淀粉溶液FeI2、KSCN溶液Cl2:验证氧化性Cl2>Fe3+>I2
C溴水AgNO3溶液乙烯:验证溴水与乙烯发生的是加成反应
DBa(OH)2溶液品红溶液验证混合气体中含有SO2和CO2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已知单质硫在通常条件下以S8(斜方硫)的形式存在,而在蒸气状态时,含有S2、S4、S6及S8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S4、S6和S8具有相似的结构特点,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E
A.S2、S4、S6、S8互为同系物                B.S8转化为S6、S4、S2属于物理变化
C.不论哪种硫分子,完全燃烧时都生成SO2    D.常温条件下单质硫为原子晶体
E.32gS8单质含有的S-S键个数为NA
(2)在一定温度下,测得硫蒸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80g/mol,则该蒸气中S2分子的体积分数不小于75%.
(3)在一定条件下,S8(s)和O2(g)发生反应依次转化为SO2(g)和SO3(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可用图2简单表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①写出表示S8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S8(s)+8O2(g)═8SO2(g)△H=-8akJ•mol-1
②写出SO3分解生成SO2和O2的热化学方程式SO3(g)=SO2(g)+$\frac{1}{2}$O2(g)△H=+b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