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工业上利用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产物再溶于水的方法制得盐酸,流程复杂且造成能量浪费.有人设想利用原电池原理直接制盐酸的同时,获取电能,假设这种想法可行,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
A.通入氢气的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
B.两极材料都用石墨,用稀盐酸做电解质溶液
C.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通氯气的电极移动
D.通氯气的电极反应式为Cl2+2e-═2Cl-

分析 A、通氢气的电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
B、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知识是来判断;
C、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D、氯气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解答 解:根据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利用原电池原理直接制盐酸的方程式为:H2+Cl2=2HCl,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相似.
A、反应H2+Cl2=2HCl中,氢气失电子,所以通入氢气的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故A错误;
B、两极材料可以都用石墨,一极通入氢气,一极通入氯气,可以用稀盐酸做电解质溶液,故B正确;
C、在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通氯气的电极为正极,故C正确;
D、通氯气的电极为正极,发生得电子得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l2+2e-=2Cl-,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原电池中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知识,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是一道信息迁移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区别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甲烷和乙烯:分别通入酸性KMnO4溶液
B.苯和四氯化碳:分别与水混合、振荡、静置
C.乙醇和乙酸:分别滴加NaOH溶液
D.棉花织品和羊毛织品:分别燃烧闻气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一装置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

(1)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ac(填序号).B的作用是干燥氨气
a.碱石灰b.浓硫酸c.生石灰d.烧碱溶液
(2)连接好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然后应先I(填I或Ⅱ).
Ⅰ.打开旋塞逐滴向圆底烧瓶中加入氨水Ⅱ.加热装置C
(3)实验中观察到C中CuO粉末变红,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并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则该反应相关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frac{\underline{\;\;△\;\;}}{\;}$3Cu+N2+3H2O,.该反应证明氨气具有还原性.
(4)该实验缺少尾气吸收装置,图二中能用来吸收尾气的装置是Ⅱ、Ⅲ(填装置序号).
(5)氨气极易溶于水,若标准状况下,将2.24L的氨气溶于水配成0.5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如图装置用于中和热的测定
B.
如图装置用于测定氢气的反应速率(单位mL/s)
C.
如图装置用于研究催化剂Cu2+和Fe3+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
如图装置用于已知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草酸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4周期第VIII族.
(2)NiO、FeO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Ni2+和Fe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9pm和78pm,则熔点NiO>FeO(填“<”或“>”);
(3)甲醛(H2C=O)在Ni催化作用下加氢可得甲醇(CH3OH).甲醇分子内的O-C-H键角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醛分子内的O-C-H键角.
(4)Ni的氯化物与氨水反应可形成配合物[Ni(NH34]Cl2,2mol该配合物中含有σ键3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都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入SO2气体,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1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生成了Na2SO3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SO2=2Na2SO3+O2
(2)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Na2O2与SO2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中含有Na2SO3.取白色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加适量稀硫酸,若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证明生成的白色固体中含有Na2SO3
(3)第2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除了生成Na2SO3和O2外,还有Na2SO4生成.为检验是否有Na2SO4生成,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将B中反应后的固体溶于水]$\stackrel{BaCl_{2}溶于}{→}$[白色固体]$\stackrel{稀硝酸}{→}$[仍有部分白色沉淀不溶解,证明有Na2SO4]上述方案是否合理?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
请简要说明两点理由:①稀硝酸能将亚硫酸钡氧化为硫酸钡;   ②如果反应后的固体中还残留Na2O2,它溶于水后能将亚硫酸根氧化成硫酸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已知:NH4HCO3$\frac{\underline{\;\;△\;\;}}{\;}$NH3↑+H2O+CO2↑在150℃时NH4HCO3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A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13.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利用KMnO4酸性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实验中所用MnSO4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2)甲组: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气体体积的大小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时分液漏斗中A溶液一次性放下,A、B的成分见表:
序号A溶液B溶液
2mL 0.1mol/L H2C2O4溶液4mL 0.01mol/L KMnO4酸性溶液
2mL 0.2mol/L H2C2O4溶液4mL 0.01mol/L KMnO4酸性溶液
2mL 0.2mol/L H2C2O4溶液4mL 0.01mol/L KMnO4酸性溶液和少量MnSO4
该实验探究的是浓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反应停止之前,相同时间内针管中所得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③>②>①(用实验序号填空).
(3)乙组:通过测定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的多少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mL 0.1mol/L H2C2O4溶液,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4mL 0.1mol/L KMnO4溶液.将四支试管分成两组(各有一支盛有H2C2O4溶液和KMnO4溶液的试管),一组放入冷水中,另一组放入热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混合并振荡,记录溶液褪色所需时间.该实验目的是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该组同学始终没有看到溶液褪色,其原因是没有加入稀硫酸酸化或高锰酸钾过量导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表所示的几种元素中,W、X、Y、Z为短周期元素,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QXY 
MW  Z
A.相同条件下,Q元素最低价简单氢化物是同主族元素中氢化物沸点最高的
B.物质W3X4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C.X、Q、Y和氢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D.将Q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通入W的盐溶液和M的盐溶液中均可产生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