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关于苯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是1825年由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
B.苯与乙烯一样,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作消毒剂、有机溶剂、洗涤剂
C.苯的分子式中碳原子远没有饱和,因此能使溴水和高锰酸钾褪色
D.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的独特的键,苯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

分析 A.苯是1825年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现的;
B.苯有毒;
C.苯中不含碳碳双键;
D.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的独特的键,苯易发生取代反应,能够发生加成反应.

解答 解:A.苯是1825年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现的,故A错误;
B.苯是一种有毒的物质,不能做消毒剂和洗涤剂,故B错误;
C.苯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溴水和高锰酸钾褪色,故C错误;
D.苯能够与液溴、硝酸、浓硫酸等发生取代反应,苯能够与氢气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苯的性质,明确苯的结构特点,熟悉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的独特的键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图Ⅰ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H=-241.8 kJ•mol-1
B.图Ⅱ表示反应A2(g)+3B2(g)?2AB3(g),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
C.图Ⅲ表示0.1mol MgCl2•6H2O在空气中充分加热时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D.图Ⅳ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NaA溶液的pH大于同浓度NaB溶液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一种新型高效净水剂PAFC--聚合氯化铁铝[A1Fe(OH)nC1(6-n)]m,应用非常的广泛.
(1)为测定PAFC中Al的含量,采用如图所示流程进行.

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Ⅰ中的试剂A是氢氧化钠溶液(填“氨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②步骤Ⅲ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
③实验室进行“灼烧”时所需的陶瓷仪器有坩埚、泥三角.
(2)C和某一金属在高温下发生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其化学反应方程为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Al2O3;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此反应,反应结束后将所得固体溶于足量的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该同学确定该固体混合物中无Fe2O3,他的判断是否正确?否(填“是”或“否”);其理由是Fe+2Fe3+=3Fe2+.(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足量的镁条分别在体积相同的①O2、②N2、③CO2充分燃烧,所得固体的质量由大到小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在高中化学教材的几次改版中该实验曾出现过几种不同的演示方法,分别如下图中甲、乙、丙所示:

(1)现按图甲所示的方法,在室温时,向盛有Ca(HCO32溶液的水槽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BD(填字母).
A.钠浮在液面上,并四处游动,最后消失
B.钠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
C.反应开始后,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D.恢复到室温时,烧杯底部有固体物质析出
(2)请补充并完成甲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钠到向水槽中投入钠的有关操作: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生上用小刀切成绿豆大小的钠粒,并将多余的钠放回试剂瓶中→用镊子夹取金属钠投入到盛有Ca(HCO32溶液的水槽中.
(3)按图乙所示方法来收集产生的气体,需将钠包好,再放入水中.取相同质量的钠按下列几种情况收集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A.
A.用铝箔包住钠
B.用锡箔包住钠
C.直接将钠投入水中
(4)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按图丙方法进行实验,(用手挤压矿泉水瓶共排出水的体积为112 mL)塞紧带有钠的塞子,反应结束后,干瘪的带塞矿泉水瓶恰好恢复成原状,假设瓶内、瓶外均属于标准状况,则所用金属钠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铁盐、亚铁盐是实验室常用的药品.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向已酸化的Fe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2S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S2-=2Fe2++S↓,
氧化产物是S(写化学式).
(2)向FeSO4溶液中加几滴硫氰化钾溶液,无现象,再滴加H2O2,溶液变红,继续滴加H2O2,红色逐渐褪去,且有气泡产生.呈红色的物质是Fe(SCN)3(写化学式).
已知:11H2O2+2SCN-→2SO42-+2CO2↑+N2↑+10H2O+2H+
若生成1mol N2,H2O2和SCN-的反应中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是22mol.
(3)由以上实验,推断Fe2+、S2-和SCN-的还原性大小S2->Fe2+>SCN-(从大到小排列)
(4)向FeCl3溶液中加入KOH溶液至过量,微热,再通入Cl2,可观察到溶液呈紫色(高铁酸钾:K2FeO4).将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写完整、配平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2Na2CO3•3H2O2是一种新型的氧系漂白剂.某实验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实验制备
实验原理:2Na2CO3+3H2O2═2Na2CO3•3H2O2
实验步骤:取3.5g Na2CO3溶于10mL H2O,加入0.1g稳定剂,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完全溶解后,将6.0mL 30%H2O2在15min内缓慢加入到三颈烧瓶中,实验装置如图.反应1小时后,加入1g氯化钠后,静置结晶,然后抽滤,干燥一周后,称重.
(1)装置中球形冷凝管的作用是起冷凝回流的作用.使用冷水浴的作用是防止温度过高,H2O2分解.
(2)加入适量NaCl固体的原因是降低产品的溶解度(盐析作用)或便于析出晶体.
(3)2Na2CO3•3H2O2极易分解,其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2(2Na2CO3•3H2O2)═4Na2CO3+6H2O+3O2↑.
Ⅱ.活性氧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试样0.2000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100mL浓度为6%的硫酸溶液,用0.0200mol/LKMnO4标准溶液滴定,记录KMnO4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为32.70mL.活性氧含量计算公式:Q%=(40cV/m)×100%[c:KMnO4标准溶液浓度(mol/L);V:消耗的KMnO4标准溶液体积(L);m:试样质量(g)]
(4)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为溶液由无色呈紫色且30s内不褪色.活性氧含量为13.08%.
Ⅲ.产品纯度的测定
(5)为了测定产品中2Na2CO3•3H2O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几种方案,涉及不同的反应原理.
方案一  将试样与MnO2混合均匀,向混合物中滴加水,测生成气体的体积,进而进行计算.
方案二将试样与足量的氯化钡(或氯化钙等)溶液反应后,过滤,干燥所得沉淀,称量沉淀的质量(或试样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经除杂干燥后,测二氧化碳的体积,进行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某酸性溶液中只有Na+、CH3COO-、H+、OH-四种离子.下列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
A.该溶液由pH=3的CH3COOH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
B.该溶液由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混合而成
C.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CH3COO-)>c(Na+)>c(OH-)>c(H+
D.加入适量氨水后,c(CH3COO-)会大于c(Na+)、c(NH4+)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盐桥中的Cl-向甲池移动,滤纸上的SO42-向b移动
B.电子流动沿Zn→a,b→Cu的路径
C.Cu电极上的反应为:Cu2++2e-═Cu,滤纸a点发生还原反应
D.片刻后,甲池中c(Zn2+)增大,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