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二氧化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及新型材料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a~e是对①~⑤反应中SiO2所表现的化学性质或作用进行判断,a~e的叙述中有几个正确的选项(  )
①SiO2+2NaOH═Na2SiO3+H2O   
②SiO2+2C$\frac{\underline{\;高温\;}}{\;}$Si+2CO↑
③SiO2+4HF═SiF4↑+2H2O       
④Na2CO3+SiO2$\frac{\underline{\;高温\;}}{\;}$Na2SiO3+CO2
⑤SiO2+3C$\frac{\underline{\;高温\;}}{\;}$SiC+2CO↑
a.反应①中SiO2作为玻璃的成分被消耗,用于刻蚀玻璃
b.反应②中SiO2表现出氧化性
c.反应③中SiO2表现了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d.反应④符合用较强酸制取较弱酸的道理
e.反应⑤中SiO2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
A.二个B.三个C.四个D.五个

分析 a.SiO2作为玻璃的成分被消耗,用于刻蚀玻璃,是与氟化氢反应生成四氟化硅;
b.SiO2表现出氧化性,说明硅的化合价降低;
c.SiO2与氢氟酸反应这是二氧化硅的亲氟性的表现;
d.反应④中是符合强酸制弱酸;
e.反应⑤中SiO2中硅与氧的化合价都未变,所以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 解:a.SiO2作为玻璃的成分被消耗,用于刻蚀玻璃,是与氟化氢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所以发生反应③,故错误;
b.SiO2表现出氧化性,说明硅的化合价降低,②中硅的化合价降低,故正确;
c.SiO2表现了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符合通性的是①,而不是③,故错误;
d.反应④中是符合强酸制弱酸,符合用难挥发性的酸酐制取易挥发性酸酐的道理,故错误;
e.反应⑤中SiO2中硅与氧的化合价都未变,所以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实际考查物质间的反应规律,熟记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及反应条件才能很好的解答本题,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固定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H大于0(填“大于”“小于”);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在0~60s时段,反应速率v(N2O4)为0.0010mol•L-1•s-1
反应的平衡常数K1=0.36.
(2)100℃时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
①T大于100℃(填“大于”“小于”),判断理由是改变温度后,N2O4的浓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温度升高.
②100℃时达到平衡后,向容器中再充入0.20mol NO2气体,新平衡建立后,NO2的体积分数
减小(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温度T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逆反应(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00 mL 2 mol•L-1的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0.6NA
B.已知反应:2NH3+NO+NO2=2N2+3H2O,每生成2molN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6NA
C.在0.1mol•L-1的碳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数目大于0.1NA
D.4.6g有机物C2H6O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的C-H键数目一定为0.5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
A.1mol H2B.6.02×1023 个Cl2C.56 g N2D.33.6 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所含质子数是2NA
B.5.4g水所含的分子数为0.3NA
C.一个氧气分子的质量是32/NAg
D.含1mol硫酸钾的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数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已知NH4HCO3═NH3↑+CO2↑+H2O↑.为了将混有硫酸钠、碳酸氢铵的NaCl提纯,并制得纯净的NaCl溶液,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操作①中盛放药可选用坩埚(填仪器名称).
(2)操作②为什么不用硝酸钡溶液,其理由是会引入杂质硝酸根离子.
(3)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SO42-已除尽,方法是用干净试管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向此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SO42-已除尽.
(4)操作③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钡离子,为什么不先过滤,后加碳酸钠溶液,其理由是_减少过滤操作次数.
(5)说明此设计方案不严密之处在操作③时加入的Na2CO3溶液煮沸并不能除去,,正确的方法应是在操作④之后应加过量盐酸以除去Na2CO3,然后再加热煮沸除去HCl和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类推”这种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时会产生错误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决定其正确与否,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错误的是(  )
①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则Fe与I2反应可生成FeI3
②Al(OH)3、Cu(OH)2受热易分解,则Fe(OH)3受热也易分解
③Na与O2在不同条件下反应会生成两种不同的氧化物,则Li与O2反应也能生成Li2O或Li2O2
④铁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生锈,则性质更活泼的铝不能稳定存在于空气中
⑤不能用电解AlCl3溶液来制取金属铝;则也不能用电解MgCl2溶液来制取金属镁.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某种钮扣电池的电极材料为Zn和Ag2O,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该电池的总反应是:Zn+Ag2O═2Ag+Z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极为负极,其电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
B.Ag2O极为负极,其电极反应为:Ag2O+H2O-2e-═2Ag+2OH-
C.电池放电过程中,负极周围溶液的pH不断增大
D.该电池用完后,可作为普通垃圾处理,因为它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图象法是研究化学反应的焓变的一种常用方法.

(1)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
A.每生成2mol AB时吸收 b kJ 热量
B.该反应热△H=+(a-b) kJ•mol-1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断裂1mol A-A和1mol B-B键时放出a kJ能量
(2)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NH${\;}_{4}^{+}$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_{3}^{-}$.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2图所示:1mol NH${\;}_{4}^{+}$(aq)全部氧化成NO${\;}_{3}^{-}$(aq)的热化学方程式是NH4+ (aq)+2O2(g)=2H+(aq)+NO3- (aq)+H2O(l)△H=-346 kJ•mol-1
(3)图3中表示氧族元素中氧、硫、硒、碲生成氢化物时的焓变数据,根据焓变数据可确定a、b、c、d分别代表哪种元素.
①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与氢化物生成热△H的关系为非金属元素氢化物越稳定,△H越小,反之亦然.
②写出硒化氢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H2Se(g)=Se(s)+H2(g)△H=-81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