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
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70080083010001200
K0.60.91.01.7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CO)×c({H}_{2}O)}{c(C{O}_{2})×c({H}_{2})}$.
(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c(多选不得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
c.υ(H2)=υ(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830℃.
(5)某温度下SO2的转化反应的2SO2(g)+O2(g)?2SO3(g)平衡常数K=532.4.
下面三个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
体系c(SO2)  mol/Lc(O2)  mol/Lc(SO3)  mol/L浓度商
(1)0.06000.4002.000不填
(2)0.09600.3000.500不填
(3)0.08620.2631.020不填
试判断各体系中反应进行的方向:
体系(1)逆向体系(2)正向体系(3)已平衡(填正向、逆向或已平衡).

分析 (1)化学平衡常数是指: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固体、纯液体不需要在化学平衡常数中写出;
(2)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化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3)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正逆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保持不变,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变,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则平衡常数K=1;
(5)计算浓度商Qc,若Qc=K,处于平衡状态,若Qc<K,反应向正反应进行,若Qc>K,反应向逆反应进行.

解答 解:(1)CO2(g)+H2(g)?CO(g)+H2O(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O)×c({H}_{2}O)}{c(C{O}_{2})×c({H}_{2})}$,
故答案为:$\frac{c(CO)×c({H}_{2}O)}{c(C{O}_{2})×c({H}_{2})}$;
(2)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化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热;
(3)a.反应气体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恒温恒容下,容器中压强始终不变,故a错误;
b.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说明反应得到平衡,故b正确;
c.υ(H2)=υ(H2O)说明氢气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反应到达平衡,故c正确
d.CO2、CO的平衡浓度关系,与二氧化碳的转化率有关,平衡时浓度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bc;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则平衡常数K=1,则此时的温度为830℃,
故答案为:830;
(5)体系(1)中浓度商Qc=$\frac{{2}^{2}}{0.0{6}^{2}×0.4}$=2777.8>K=532.4,反应向逆反应进行;
体系(2)中浓度商Qc=$\frac{0.{5}^{2}}{0.09{6}^{2}×0.3}$=90.4<K=532.4,反应向正反应进行;
体系(3)中浓度商Qc=$\frac{1.0{2}^{2}}{0.086{2}^{2}×0.263}$=532.4=K,处于平衡状态,
故答案为:逆向;正向;已平衡.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有关计算、平衡状态判断、平衡常数及其应用,注意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为测定NaOH、Na2C03混合物中Na2C03的质量分数,甲同学拟采用图(1)所示装置来测定.乙同学拟采用图(2)所示装置来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图(1)装置来测定,在没有放样品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之一是从酸式滴定管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观察到注射器增大的体积与加入水的体积相等现象,证明此装量不漏气.实验时称得样品的质量为mg,酸式滴定管的起始读数为amL,终了读数为bmL,注射器测定排出的气体为c 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该样品中Na2C03的质量分数为(用含a、b、c、m的代数式表示)$\frac{53(c-b+a)}{11200m}$.
(2)本实验选用稀H2S04而未选用稀盐酸的原因是稀硫酸不易挥发,稀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产生误差.
(3)乙同学观察了甲同学的实验后很受启发,并发现自己的图(2)原实验设计方案会造成误差.其原因之一可能是C02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引起测量气体体积减小.丙同学经思考后.建议乙同学将图(2)中某部分稍作改进,就可避免此种误差,写出你的改进方案将水换成饱和NaHCO3溶液,或在贮水瓶中的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都可防止CO2溶于水.
(4)丁同学提出将图(2)装置中量气装置去掉,只用反应装置和天平也能较准确地测出样品中Na2C03的质量分数,请你分析丁同学方案中,除了测定样品的质量,还需测定的另两个数据是反应前装有药品的整个装置的质量、反应后整个装置的质量.
(5)还可以用其他实验方法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请简述一种与上述各方法不同的实验方法称量一定质量的样品配成溶液,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后得到沉淀,将沉淀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冷却、称量.由沉淀(BaCO3)质量计算出Na2CO3的质量,最后计算出Na2CO3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请填入相应化学试剂以除去括号中的杂质,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加入的试剂为适量,反应条件自行选择)
(1)Na2SO4溶液(MgSO4)试剂:氢氧化钠溶液化学方程式:2NaOH+MgSO4═Na2SO4+Mg(OH)2
(2)Cu(CuO)试剂:稀硫酸化学方程式:H2SO4+CuO=CuSO4+H2O
(3)CO(CO2)试剂:氢氧化钠溶液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乙酰基扁桃酰氯是一种医药中间体.某研究小组以甲苯和乙醇为主要原料,按下列路线合成乙酰基扁桃酰氯.

已知:
请回答:
(1)D的结构简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化合物A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B.化合物B能发生银镜反应      C.化合物C能发生氧化反应
D.从甲苯到化合物C的转化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3)E+F→G的化学方程式是
(4)写出化合物D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所有可能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红外光谱检测表明分子中含有氰基(-CN);
1H-NMR谱检测表明分子中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5)设计以乙醇为原料制备F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等体积的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溶液分别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反应.若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相等,则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2:3B.1:3:3C.1:6:9D.1: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已知可逆反应:M(g)+N(g)?P(g)+Q(g)△H>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1mol•L-1、C(N)=1.5mol•L-1•s-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此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多少?(有计算过程)
(2)若反应温度降低,平衡常数将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4mol•L-1,C(N)=a mol•L-1,达到平衡后,c(P)=2 mol•L-1,则a=4.(有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2000K时,反应CO(g)+$\frac{1}{2}$O2(g) CO2(g)△H1=-a kJ/mol的平衡常数为K,则该温度下反应2CO2(g) 2CO(g)+O2(g)的平衡常数K′和△H2(  )
A.$\frac{1}{{K}_{2}}$,2aB.$\frac{1}{K}$,aC.K2,aD.K,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已知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H=-114.6 kJ/mol.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114.6 kJ/mol
C.燃烧热或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
D.在稀溶液中,1molCH3COOH和1mol NaOH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判断对错:5.6gFe与Cl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