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把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干后,能得到原溶质的是
A. NaHCO3 B. FeCl3 C. KCl D. Na2SO3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解释不科学的是
A.“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3)2的缘故。
B.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滴瓶不易打开,是因为NaOH与瓶中的CO2反应导致瓶内气体减少形成“负压”的缘故。
C.严格地讲,“通风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防污染手段,因为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没有得到转化或吸收。
D.“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也与胶体的知识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回答下列问题: ①H2SO3+I2+H2O=2HI+H2SO4氧化剂:氧化产物
②4HCl(浓)+MnO2 MnCl2+Cl2↑+2H2O,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若生成标况下4.48L氯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是 . 用双线桥法表示反应②的电子转移情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 500 mL 1 mol·L-1的KNO3溶液
B. 500 mL 1 mol·L-1的Ba(NO3)2溶液
C. 1000 mL 0.5 mol·L-1的Mg(NO3)2溶液
D. 1000 mL 0.5 mol·L-1的Fe(NO3)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75 mo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生成42.0 L N2(标准状况)
B. 有0.250 mol KNO3被氧化
C.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 mol
D. 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875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与煤炭、天然气、地热能都是化石能源
B.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
D.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当1 mol某气态烃与2 mol Cl2发生加成反应时,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全部转化为饱和碳原子,所得产物再与2 mol Cl2进行取代反应后,生成只含C、Cl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则该气态烃是( )
A. 乙烯 B. 乙炔 C. 丙烯 D. 丙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可用草酸(H2C2O4)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分解得一氧化碳,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草酸(H2C2O4)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分解制取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加热D装置之前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上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灯对装置D加热,反应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 操作 | 甲组现象 | 乙组现象 |
1 |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硫酸 | 溶解,无气泡 | 溶解,有气泡 |
2 | 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 | 蓝色沉淀 | 蓝色沉淀 |
3 | 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SCN溶液 | 变红 | 无现象 |
4 | 向步骤3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 红色褪去 | 先变红,后褪色 |
①甲组步骤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组步骤3中,溶液变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④乙组步骤4中,溶液褪色可能的原因及其验证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装置的改进措施除了在E装置后加尾气处理装置外还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