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依据第2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参照右图B、F元素的位置,用小黑点标出C、N、O三种元素的相对位置.
(2)NF3可由NH3和F2在Cu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直接得到:
2NH3+3F2
 Cu 
.
 
NF3+3NH4F
①上述化学方程式中的5种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
 
(填序号).
a.离子晶体b.分子晶体c.原子晶体d.金属晶体
②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3)BF3与一定量水形成(H2O)2?BF3晶体Q,Q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R:

①晶体Q中各种微粒间的作用力不涉及
 
(填序号).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金属键        e.氢键        f.范德华力
②R中阳离子的空间构型为
 
,阴离子的中心原子轨道采用
 
杂化.
(4)已知苯酚()具有弱酸性,其Ka=1.1×10-10;水杨酸第一级电离形成的离子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据此判断,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Ka2(水杨酸)
 
Ka(苯酚)(填“>”或“<”),其原因是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1)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氮元素的2p能级容纳3个电子,处于半满稳定状态,能力降低,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2)①Cu是金属,属于金属晶体,NH4F是盐,属于离子晶体,NH3、F2、NF3都属于分子晶体;
②Cu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书写;
(3)①由Q的结构可知,Q分子中处于在氢键、共价键、配位键(O与B之间)、分子间作用力;
②R中阳离子为H3+O,中心原子氧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
6-1×3-1
2
=4,孤电子对=
6-1×3-1
2
=1,据此判断;
(4)中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其更难电离出H+
解答: 解:(1)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氮元素的2p能级容纳3个电子,处于半满稳定状态,能力降低,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C、N、O三种元素的相对位置为:,故答案为:
(2)①Cu是金属,属于金属晶体,NH4F是盐,属于离子晶体,NH3、F2、NF3都属于分子晶体,
故答案为:abd;
②Cu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3)①由Q的结构可知,Q分子中处于在氢键、共价键、配位键(O与B之间)、分子间作用力,
故答案为:ad;
②R中阳离子为H3+O,中心原子氧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
6-1×3-1
2
=4,孤电子对=
6-1×3-1
2
=1,为三角锥型,氧原子采取sp3杂化,
故答案为:三角锥型;sp3
(4)中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其更难电离出H+,故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Ka2(水杨酸)<Ka(苯酚),
故答案为:<;中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其更难电离出H+
点评:本题考查电离能、晶体类型、化学键及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子结构与杂化理论等,难度中等,需要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并能运用分析解决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操作 实验现象
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5mL 5%H2O2溶液,各滴入2滴1mol/L 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将试管B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 试管A中产生气泡量减少;试管B中产生的气泡量增大.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 5%H2O2溶液和5mL 10%H2O2溶液 试管A、B中均未明显见到有气泡产生.
(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①的目的是
 

(3)实验②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提出的对上述操作的改进意见是
 
(用实验中所提供的几种试剂).
(4)某同学在50mL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放出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A、B、C三点所表示的瞬时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填“A”或“B”或“C”).
(5)对于H2O2分解反应,Cu2+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2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②定量分析:用图乙所示装置做对照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种将CO2变为燃料或有机化学品的构想分成3个步骤:
①利用浓碳酸钾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
②将第①步吸收液电解产生H2和O2,同时分离出CO2
③将第②步产生的H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CH4和H2O2
已知:H2(g)+
1
2
O2(g)=H2O(l)△H1=-285.8kJ/mol
CH4(g)+2O2(g)=CO2(g)+2H2O(l)△H2=-889.6kJ/mol
H2O(l)=H2O(g)△H3=+44.0kJ/mol
(1)第③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若在第②步电解吸收液时产生11.2LO2(标准状况下),则第③步中最多可制得
 
L甲烷(标准状况下)
(3)为探究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第③步反应的最佳投料比,某研究小组向恒温(T1、T2均大于100℃)恒容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CO2的物质的量测定达到平衡时CH4的体积分数,实
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c两点处所的平衡状态中,氢气的转化率的大小关系是a(a)
 
a(c)(填“>”“<”或“=”),a、b、c、d四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对应的平衡常数Ka、Kb、Kc、Kd的大小关系是
 

(4)H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转化成甲酸.甲酸,空气,质子交换膜和惰性电极组成的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可表示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钠跟水反应:Na+2H2O=Na++2OH-+H2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Ba2+═BaSO4
C、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D、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SO2:2OH-+SO2═S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要配置100mL 0.5mol?L-1的NaCl溶液,试回答下列各题.
(1)经计算,应该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固体
 
g.
(2)配制过程有以下操作:A、移液 B、称量 C、洗涤 D、定容 E、溶解 F、摇匀.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填序号).
(3)下列操作会导致所得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填序号).
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C、将溶解冷却的溶液转入容量瓶后就直接进行定容操作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某催化剂中含有的活性成分为Cu、Ni和Zn的化合物,可用于二氧化碳加氢制取甲醚.甲醚是乙醇的同分异构体,其熔点-141.5℃,沸点-24.9℃,在加热条件下可分解成甲烷、乙烷、甲醛等.
(1)如图是Cu的某种氧化物的晶胞结构示意图,Cu的配位数为
 

(2)写出活性组分中Z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
 

(3)乙醇的沸点比甲醚高,其主要原因是
 

(4)甲醛分子的VSEPR构型为
 
,甲醚分子中氧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
 
,甲醛在Ni催化作用下加氢可得甲醇,甲醇分子内的O-C-H键角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醛分子内的O-C-H键角.
(5)储氢材料化合物A是乙烷的等电子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0.8,且A是由第二周期两种氢化物形成的化合物.加热A会缓慢释放氢气,同时A转化为化合物B,B是乙烯的等电子体.化合物A的结构式为
 
(若含有配位键,要求用箭头表示),1mol化合物B中含有σ键的数目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中,A和B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均只有一个,并且A-和B+的电子数相差为8;与B位于同一周期的C和D,它们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4和2,且原子序数相差为2.
回答下列问题:
(1)D2+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2)四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电负性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
(3)A、B和D三种元素组成的一个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
①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D的配位数为
 

②列式计算该晶体的密度
 
g?cm-3
(4)A-、B+和C3+三种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的B3CA6,其中化学键的类型有
 
;该化合物中存在一个复杂离子,该离子的化学式为
 
,配位体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用4.35gMn)2与100mL11mol/L的浓盐酸(足量)反应制取氯气.试计算:
(1)在标准状况下,生成氯气的体积.(不考虑氯气在溶液中的溶解)
(2)将反应后的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向从其中取出的50mL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与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A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NH42SO4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B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生成难溶于水的BaSO4,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向甲苯中滴入少量浓溴水,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上层呈橙红色,下层几乎无色 甲苯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
D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变黑,放热,体积膨胀,放出刺激性气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反应中生成C、SO2和CO2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