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一装置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

(1)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ac(填序号).B的作用是干燥氨气
a.碱石灰b.浓硫酸c.生石灰d.烧碱溶液
(2)连接好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然后应先I(填I或Ⅱ).
Ⅰ.打开旋塞逐滴向圆底烧瓶中加入氨水Ⅱ.加热装置C
(3)实验中观察到C中CuO粉末变红,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并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则该反应相关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frac{\underline{\;\;△\;\;}}{\;}$3Cu+N2+3H2O,.该反应证明氨气具有还原性.
(4)该实验缺少尾气吸收装置,图二中能用来吸收尾气的装置是Ⅱ、Ⅲ(填装置序号).
(5)氨气极易溶于水,若标准状况下,将2.24L的氨气溶于水配成0.5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分析 浓氨水在碱石灰或生石灰的作用下挥发生成氨气,在B中用碱石灰干燥,在C中加热体积与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水、氮气和铜,D可用于检验是否生成水,最后氨气用水吸收,因氨气极易溶于水,注意防止倒吸,
(1)装置A是制备氨气的发生装置,浓氨水滴入固体碱石灰或氧化钙或固体氢氧化钠都可以生成氨气;B装置是吸收水蒸气的作用;
(2)依据装置图分析,先反应生成氨气再加热装置C;
(3)依据反应现象可知,氧化铜氧化氨气为氮气,氧化铜被还原为铜;
(4)氨气极易溶于水尾气吸收需要防止倒吸;
(5)依据氨水溶液中溶质为氨气,结合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计算.

解答 解:浓氨水在碱石灰或生石灰的作用下挥发生成氨气,在B中用碱石灰干燥,在C中加热体积与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水、氮气和铜,D可用于检验是否生成水,最后氨气用水吸收,因氨气极易溶于水,注意防止倒吸,
(1)装置A是制备氨气的发生装置,浓氨水滴入固体碱石灰或氧化钙或固体氢氧化钠都可以生成氨气,浓硫酸和氨气发生反应,氨气易溶入烧碱溶液,不选择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氨气,所以装置A中试剂为:a.碱石灰,c.生石灰;B装置中的碱石灰是吸收水蒸气,干燥氨气的作用,
故答案:ac;干燥氨气;
(2)连接好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旋塞逐滴向圆底烧瓶中加入氨水发生反应生成氨气,故答案为:Ⅰ;
(3)实验中观察到C中CuO粉末变红证明生成铜,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生成水,并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氧化铜氧化氨气为氮气,氧化铜被还原为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frac{\underline{\;\;△\;\;}}{\;}$3Cu+N2+3H2O;氮元素化合价升高为0价,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故答案为:3CuO+2NH3$\frac{\underline{\;\;△\;\;}}{\;}$3Cu+N2+3H2O;还原;
(4)氨气极易溶于水尾气吸收需要防止倒吸,图二中能用来吸收尾气的装置是Ⅱ、Ⅲ,装置Ⅰ易发生倒吸,故答案为:Ⅱ、Ⅲ;
(5)氨气极易溶于水,若标准状况下,将2.24L的氨气溶于水配成0.5L溶液,溶质氨气物质的量为0.1mo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frac{0.1mol}{0.5L}$=0.2mol/L,
故答案为:0.2.

点评 本题考查氨气的制备以及氨气的性质探究,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的原理以及实验基本操作方法,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2SO2(g)+O2(g)?2SO3(g)△H<0,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
(1)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无
(填“有”或“无”),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
加入V2O5后,改变的是图中的B.
A.△H    B.E    C.△H-E     D.△H+E
(2)某温度下,甲同学将2mol SO2和1mol O2置于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①所示,若A点二氧化硫的平衡浓度为0.04mol/L,则容器的体积为10L;图①中B点SO2、O2、SO3的平衡浓度之比为6:3:34;反应到达平衡时,时间t1时缩小容器体积,请在图②中画出时间t1之后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图③为压强等于0.50MPa时不同温度下SO2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图,图中T2<T1(填写“大于”或“小于”)

(3)在2L的密闭容器中,乙同学投入2mol SO2和b mol O2,25min时达到平衡,如图所示,在35min时,改变某一条件,经过一段时间后,70min时,反应再次达到平衡,回答下列问题:

①10min时,v(SO2>v(SO3(填“>”“<”或“=”)
②求0~10min时,v(O2)=0.025mol/(L•min)
③反应开始至35min时,测得反应共放热138.6kJ,则反应2SO2(g)+O2(g)?2SO3(g)
△H=198kJ/mol
④35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d
a.加入更多的V2O5      b.从容器中分离出少量O2          c.投入一定量的SO3
d.降低反应温度         e.往容器中加入N2,使容器压强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①乙醇与氧气在铜催化下反应;②淀粉在稀硫酸作用下在水中加热;③葡萄糖与钠反应;④乙醇一定条件下与乙酸反应中,不包括的反应类型是(  )
A.氧化反应B.加成反应C.酯化反应D.水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HCOOHHCNH2CO3
电离平衡常数(25℃)1.77×10-44.9×10-16K1=4.3×10-7
K2=5.6×10-11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2CN-+H2O+CO2═2HCN+CO32-
B.2HCOOH+CO32-═2HCOO-+H2O+CO2
C.中和等体积、等pH的HCOOH和HCN消耗NaOH的量前者小于后者
D.HCOOH+CN-═HCOO-+HC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战国时成书的《尚书•洪范篇》有“稼稿作甘”之句,“甘”即饴糖,饴糖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双糖,1mol该双糖完全水解可生成2mol葡萄糖.饴糖的主要成分是(  )
A.果糖B.麦芽糖C.淀粉D.蔗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描述不准确的是(  )
A.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胶体,用可见光束照射,产生丁达尔效应
B.常温下,向0.10mol•L-1NaHCO3溶液,滴加CaCl2溶液至pH=7,滴加过程中产生白色沉淀,但无气体放出,说明加入CaCl2促进了HCO3-的水解
C.利用以下实验器材(规格数量不限):烧杯、量筒、环形玻璃搅拌棒、纸条、硬纸板、温度计能完成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D.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MgCl2、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出现蓝色沉淀,因为KSP[Mg(OH)2]>KSP[Cu(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0.已知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的半径最小,B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n,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E元素原子序数为26.
(1)D2-的结构示意图为
(2)运用等电子体理论可知,1mol BD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2NA
(3)BD32-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为sp2杂化;A4C2D3所含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
(4)E元素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5)以上五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酸是HNO3 (用分子式表示).
(6)用电子式表示A2D的形成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工业上利用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产物再溶于水的方法制得盐酸,流程复杂且造成能量浪费.有人设想利用原电池原理直接制盐酸的同时,获取电能,假设这种想法可行,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
A.通入氢气的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
B.两极材料都用石墨,用稀盐酸做电解质溶液
C.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通氯气的电极移动
D.通氯气的电极反应式为Cl2+2e-═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OH与O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B.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一会儿就会看到光亮的银析出
C.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用无水硫酸铜
D.某有机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可能是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