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H2CO3和H2C2O4都是二元弱酸,不同pH环境下它们不同形态的粒子的组成百分率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pH为6.37及10.25时,溶液中c(CO32-)=c(HCO3-)=c(H2CO3
B.反应HCO3-+H2O═H2CO3+OH- 的平衡常数为10-10.25
C.0.1mol•L-1NaHC2O4溶液中c(HC2O4-)+c(C2O42-)+c(H2C2O4)=0.1mol•L-1
D.往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草酸溶液,发生反应:CO32-+H2C2O4═HC2O4-+HCO3-

分析 A、据图分析在pH为6.37时溶液中无碳酸根离子,pH=10.25时,溶液中无碳酸分子;
B、反应HCO3-+H2O?H2CO3+OH-的平衡常数为K=$\frac{[{H}_{2}C{O}_{3}]•[O{H}^{-}]}{[HC{{O}_{3}}^{-}]}$,据pH=6.37时计算;
C、据物料守恒分析;
D、草酸的酸性比醋酸强,往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草酸溶液,能够生成碳酸氢根离子.

解答 解:A、在pH为6.37时c(H2CO3)=c(HCO3-),pH为10.25时,c(HCO3-)=c(CO32-),故A错误;
B、反应HCO3-+H2O?H2CO3+OH-的平衡常数为K=$\frac{[{H}_{2}C{O}_{3}]•[O{H}^{-}]}{[HC{{O}_{3}}^{-}]}$,pH=6.37时,c(H2CO3)=c(HCO3-),K=c(OH-)=$\frac{1{0}^{-14}}{1{0}^{-6.37}}$=10-7.63,根B错误;
C、在0.1mol•L-1NaHC2O4溶液中有c(C2O42-)、c(HC2O4-)和c(H2C2O4),据物料守恒c(C2O42-)+c(HC2O4-)+c(H2C2O4)=c(Na+)=0.1mol•L-1,故C正确;
D、草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往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草酸溶液,能够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反应:2CO32-+H2C2O4=2HCO3-+C2O4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据图分析不同pH时溶液中离子的存在形式,注意利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分析,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已知:(A)Cu2+,Fe2+在pH为4~5的条件下不水解而Fe3+却几乎全部水解;(B)双氧水(H2O2)是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它的还原产物是H2O.用粗氧化铜(CuO中含少量Fe)制取CuCl2溶液过程如下:
①取50mL纯净的盐酸,加入一定量的粗CuO加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经测定溶液的pH是3.
②向滤液中加入双氧水,搅拌.
③向②中加入过量纯CuO,微热,搅拌,此时测定溶液的pH为4,过滤.
④把③所得滤液浓缩.
填空:
(1)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H2O2+2H+=2Fe3++2H2O;
(2)③中过滤后滤渣的成分是Fe(OH)3与CuO;
(3)①③中如何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央,待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相比;
(4)直接加热溶液,蒸干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氯化铜晶体(CuCl2•2H2O),原因是不能;CuCl2易水解生成Cu(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装置甲可以防止铁钉生锈
②装置乙可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炔
③装置丙可以验证HCl在水中的溶解性
④装置丁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⑤装置戊可用于收集H2、CO2、HCl、NO2等气体.
A.①⑤B.②③C.③⑤D.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位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含氮化合物有以下性质:
①常温下NO2和N2O4混合存在,在低于0℃的过冷水中只有无色的N2O4液体或晶体存在;
②浓硝酸与铜、银等不活泼金属反应时除生成NO2气体外还有少量NO生成.
该同学在验证了“性质①”后又设计了如下装置验证“性质②”,同时测定某电器元件中铜银合金材料的含铜量.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相关药品;
第二步 打开K1,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1,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盛有7g铜银合金粉末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3.5mol•L-1浓硝酸100mL;
第三步A中反应结束后…;
第四步打开K1,通入氮气一段时间.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后都需要打开K1,通入氮气一段时间.
“第二步”中通入氮气是为了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生成的NO被氧化;
“第四步”中通入氮气是为了保证反应产生的气体完全被装置E吸收.
(2)“第三步”的目的是验证“性质②”并确保有害气体被完全吸收,请补全实验步骤并写出能证实“性质②”的预期现象:A中反应结束后,打开K2,持续通入氧气,D中出现红棕色气体.
(3)实验结束后,通过测量确定装置A烧瓶中溶液的体积为100mL,装置C增重3.22g,装置E增重0.54g(E中N元素均以NO3-的形式存在),不考虑硝酸的挥发与分解以及空气对试剂的影响,则实验所用铜银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22.9%(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    字),实验后装置A烧瓶内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7mol•L-1
(4)已知存在可逆反应:Ag+FeCl3?AgCl+FeCl2
另一位同学提出可通过向盛有铜银合金的容器中加入足量FeCl3溶液的方法快速确定合金的含铜量,计算时所需的数据是铜银合金的质量和反应中产生沉淀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将X、Y、Z三块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投入到10%的稀盐酸中,X表面无明显现象,Y表面缓慢地产生气泡,Z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则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X>Z>YB.Z>Y>XC.X>Y>ZD.Z>X>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图①用于除Cl2中混有的HCl气体
B.图②可用于制取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C.图③所示实验装置可用排空气法收集CO2
D.图④所示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化合物G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常用于制备抗凝血药.可以通过下图所示的路线合成:

已知:RCOOH$\stackrel{PCl_{3}}{→}$RCOCl;D与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的转化所加的试剂可能是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CH3COCl+E→F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2)有关G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A.属于芳香烃
B.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可以发生水解、加成、氧化、酯化等反应
D.1mol G最多可以跟4mol H2反应
(3)E的结构简式为
(4)F与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OH→CH3COONa+CH3OH++H2O.
(5)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E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与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反应
③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清晨松林中的空气格外清新,是因为有极少量的氧气变成了臭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O2=2O3.太阳初升时,我们还会看到林中有光亮“通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为化合反应
B.“通路”是胶体对光产生的丁达尔现象
C.上述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D.产生的臭氧有毒,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盐和醋都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B.钙、铁、碘都是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
C.ClO2、O3等均可用于饮用水消毒
D.静脉滴注NaHCO3溶液可治疗水杨酸中毒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