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合成氨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重要途径,其研究来自正确的理论指导,合成氨反应N2+3H2?2NH3的平衡常数K值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360440520
K值0.0360.0100.0038
(1)①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理由是随温度升高,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
②理论上,为了增大平衡时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ad(填字母序号).
a.增大压强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升高温度  d.及时分离出产物中的NH3
(2)原料气H2可通过反应CH4(g)+H2O(g)?CO(g)+3H2(g)获取,已知该反应中,当初始混合气中的$\frac{n({H}_{2}O)}{n(C{H}_{4})}$恒定时,温度、压强对平衡混合气中CH4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图中,两条曲线表示压强的关系是p1<p2(填“>”、“=”或“<”).
②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原料气H2还可通过反应CO(g)+H2O(g)?CO2(g)+H2 (g)获取.
①T℃时,向容积固定为5L的容器中充入1mol水蒸气和1mol CO,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O的浓度为0.08mol•L-1,则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2.25.
②保持温度仍为T℃,改变水蒸气和CO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充入容积固定为5L的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描述能够说明体系处于平衡状态的是cd(填字母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CO2的同时消耗a mol H2
d.混合气中n(CO):n(H2O):n(CO2):n(H2)=1:16:6:6.

分析 (1)①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②为了增大平衡时H2的转化率,可以改变条件使平衡正向移动,但不能只增大氢气浓度,否则氢气转化率减小;
(2)①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混合气体中甲烷的含量增大;
②由图可知,随温度升高甲烷的含量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
(3)①T℃时,向容积固定为5L的容器中充入1mol水蒸气和1mol CO,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O的浓度为0.08mol•L-1,则:
               CO(g)+H2O(g)?CO2(g)+H2 (g)
起始浓度(mol/L):0.2    0.2      0        0
变化浓度(mol/L):0.12   0.12     0.12     0.12
平衡浓度(mol/L):0.08   0.08     0.12     0.12
平衡时CO的转化率=$\frac{CO浓度变化量}{CO起始浓度}$×100%;平衡常数K=$\frac{c(C{O}_{2})×c({H}_{2})}{c(CO)×c({H}_{2}O)}$;
②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正逆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保持不变,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变,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D选项计算浓度商Qc,若Qc=K,处于平衡状态,若Qc<K,反应向正反应进行,若Qc>K,反应向逆反应进行.

解答 解:(1)①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升高,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随温度升高,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
②a.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氢气转化率增大,故a符合;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平衡,氢气转化率不变,故b不符合;
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进行,氢气转化率减小,故c不符合;
d.及时分离出产物中的NH3,平衡正向进行,氢气转化率增大,故d符合;
故答案为:ad;
(2)①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混合气体中甲烷的含量增大,所以P2>P1,故答案为:<;
②由图可知,随温度升高甲烷的含量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热;
(3)①T℃时,向容积固定为5L的容器中充入1mol水蒸气和1mol CO,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O的浓度为0.08mol•L-1,则:
               CO(g)+H2O(g)?CO2(g)+H2 (g)
起始浓度(mol/L):0.2    0.2     0        0
变化浓度(mol/L):0.12   0.12    0.12     0.12
平衡浓度(mol/L):0.08   0.08    0.12     0.12
平衡时CO的转化率=$\frac{0.12mol}{0.2mol}$×100%=60%;平衡常数K=$\frac{c(C{O}_{2})×c({H}_{2})}{c(CO)×c({H}_{2}O)}$=$\frac{0.12×0.12}{0.08×0.08}$=2.25,
故答案为:60%;2.25;
②a.反应中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不符合;
b.混合气体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不符合;
c.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CO2的同时消耗amolH2,说明二氧化碳或氢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同,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符合;
d.混合气中n(CO):n(H2O):n(CO2):n(H2)=1:16:6:6,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相同,可以利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浓度商和平衡常数比较,Qc=$\frac{6×6}{1×16}$2.25=K,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符合,
故答案为:c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常数计算及应用等,难度中等,(3)中平衡状态判断d选项中注意利用浓度商与平衡常数关系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有机物分子中,当某个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例如,如图有机物分子中带“*”碳原子就是手性碳原子.该有机物分别发生下列应,生成的有机物分子中仍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
A.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反应B.与NaOH水溶液反应
C.发生银镜反应D.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100 0.961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102 83 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冷凝管.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放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D(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  B.重新配料  C.不需补加  D.冷却后补加
(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检漏;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
(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干燥.
(5)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C(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冷凝管  E.接收器
(6)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C(填正确答案标号).
A.41%  B.50%  C.61%  D.7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 若经2s(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s)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s)
③2S(秒)时物质A和B的转化率一样
④2S(秒)时物质B的浓度为0.3mol/L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为妥善处理氯甲烷生产企业的副产物CCl4,以减少其对臭氧层的破坏.化学家研究在催化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使CCl4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氯仿(CHCl3).CCl4+H2?CHCl3+HCl
此反应伴随有副反应,会生成CH2Cl2、CH3Cl和CH4等.已知CCl4的沸点为77℃,CHCl3的沸点为61.2℃.
在密闭容器中,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如下数据(假设不考虑副反应).
实验
序号
温度℃初始CCl4浓度
(mol•L-1
初始H2浓度(mol•L-1CCl4的平衡转化率
111011.2A
21101150%
310011B
(1)此反应在110℃时平衡常数为1.
(2)实验l中,CCl4的转化率A大于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3中,B的值D(选填序号).
A.等于50%  B.大于50%    C.小于50%D.从本题资料,无法判断
(4)120℃,在相同条件的密闭容器中,分别进行H2的初始浓度为2mol•L-1和4mol•L-1的实验,测得反应消耗CCl4的百分率(x%)和生成物中CHCl3,的百分含量(y%)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图中实线是消耗CCl4的百分率变化曲线,虚线是产物中CHCl3的百分含量变化曲线).在图中的四条线中,表示H2起始浓度为2mol•L-1实验的消耗CCl4的百分率变化曲线是c(选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实验室制备溴代烃的反应如下:NaBr+H2SO4═HBr+NaHSO4      ①
R-OH+HBr?R-Br+H2O                                  ②
可能存在的副反应有: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脱水生成烯和醚,Br-被浓硫酸氧化为Br2等.有关数据如表;
乙醇溴乙烷正丁醇1-溴丁烷
密度/g•cm-3 0.78931.46040.80981.2758
沸点/℃78.538.4117.210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溴乙烷和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中,下列仪器最不可能用到的是b.
a.圆底烧瓶     b.  容量瓶     c.锥形瓶     d.量筒
(2)溴代烃的水溶性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相应的醇;其原因是醇分子可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溴代烃不能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3)将1-溴丁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在下层(填“上层”、“下层”或“不分层”).
(4)制备操作中,加入的浓硫酸必须进行稀释,其目的不正确的是a.
a. 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b.减少Br2的生成  c.减少HBr的挥发   d.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
(5)在制备溴乙烷时,采用边反应边蒸出产物的方法,其原因是平衡向生成溴乙烷的方向移动(或反应②向右移动);但在制备1-溴丁烷时却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产物,其原因是1-溴丁烷与正丁醇的沸点差较小,若边反应边蒸馏,会有较多的正丁醇被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碳酸钠一过氧化氢加合物(aNa2CO3•bH2O2)具有漂白、杀菌作用.实验室用“醇析法”制备该物质的实验步骤如下:
第1步:取适量碳酸钠溶解于一定量水里,倒入烧瓶中;再加入少量稳定剂(MgCl2和Na2SiO3),搅拌均匀.
第2步:将适量30%的H2O2溶液在搅拌状态下滴入烧瓶中,于15℃左右反应1h.
第3步:反应完毕后再加入适量无水乙醇,静置、结晶,过滤、干燥得产品.
(1)第1步中,稳定剂与水反应生成2种常见的难溶物,其化学方程式为MgCl2+Na2SiO3+2H2O═2NaCl+Mg(OH)2↓+H2SiO3↓.
(2)第2步中,反应保持为15℃左右可采取的措施是15℃水浴加热(冷水浴).
(3)第3步中,无水乙醇的作用是降低过碳酸钠的溶解度,有利于晶体析出.
(4)H2O2的含量可衡量产品的优劣.现称取m g(约0.5g)样品,用新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成250mL溶液,取25.0mL于锥形瓶中,先用稀硫酸酸化,再用c mol•L-1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
①配制250mL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
②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呈浅红色且30s内不褪色.
(5)可模拟用蒸馏法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按图所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2:准确量取(4)中所配溶液50mL于烧瓶中.
步骤3:准确量取40.00mL约0.2moL•L-1NaOH溶液2份,分别注入烧杯和锥形瓶中.
步骤4:打开活塞k1、k2,打开k3;经滴液漏斗向烧瓶中加入10mL 3mol•L-1硫酸溶液.
步骤5:加热至烧瓶中的液体沸腾,蒸馏,并保持一段时间.
步骤6:经k1再缓缓通入氮气一段时间.
步骤7:向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用c1mol•L-1H2S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H2SO4标准溶液V1mL.
步骤8:将实验步骤1~7重复2次.
①步骤3中,准确移取40.00mLNaOH溶液所需要使用的仪器是碱式滴定管.
②步骤1~7中,确保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的实验步骤是1、5、6(填步骤序号)
③为获得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是用H2SO4标准溶液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将3g 的CO与H2的混合气体和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在150℃时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则Na2O2固体增加的质量为(  )
A.1.5gB.3gC.6g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氯、溴、碘三种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  )
A.颜色相似B.都是双原子分子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D.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