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氨基甲酸铵(NH2COONH4) 是一种易分解、易水解的白色固体,某研究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模拟工业原理用氢氧化钠晶体、浓氨水、干冰等作原料制备氨基甲酸铵.主要反应原理为:2NH3(g)+CO2(g)?H2NCOONH4(s)△H<0

(1)仪器1盛装的试剂是浓氨水.仪器3的名称是U型管,其中NaOH固体的作用是干燥氨气.
(2)装置6(虚线方框内部分)的一个作用是控制原料气按反应计量系数充分反应,若反应初期观察到装置内稀硫酸溶液中产生气泡,应该加快 (填“加快”、“减慢”或“不改变)产生氨气的流速.
(3)另有一种传统制备氨基甲酸铵的反应器(CCl4充当惰性反应介质) 如下:
①写出氨基甲酸铵受热分解成尿素CO(NH22的方程式NH2COONH4$\frac{\underline{\;\;△\;\;}}{\;}$CO(NH22+H2O.
②当CCl4液体中产生较多晶体悬浮物时,即停止反应,过滤分离得到粗产品,为了将所得粗产品干燥可采取的方法是(D)
A.蒸馏    B.常压加热烘于 C.高压加热烘于 D.真空微热烘于
(4)实验中如图2发现用玻璃烧瓶做反应器,内壁容易形成致密坚硬、粘附能力强的产物结晶体.研究小组采用聚氯乙烯薄膜材料的反应器,优点是(AB)
A.可避免产物粘附时内壁影响散热B.可以揉搓方便收集产品C.性质稳定
(5)氨基甲酸铵变质后会转化为碳酸氢铵.取1.173g变质后的样品,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使样品中碳元素全部转化为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沉淀1.500g.该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物质的质量分数为79.8%.

分析 (1)三颈烧瓶内制备氨气,反应由液体与固体不加热制备氨气,可以是浓氨水与碱制备,由于氨基甲酸铵易水解,U型管内氢氧化钠干燥氨气,在5中反应得到氨基甲酸铵,6中稀硫酸进行尾气处理;
(2)若反应初期观察到装置内稀硫酸溶液中产生气泡,说明有二氧化碳排出,通入氨气的量不足;
(3)①氨基甲酸铵受热分解成尿素CO(NH22,由原子守恒可知还生成水;
②氨基甲酸铵受热易分解,采取减压低温烘干;
(4)有利于产品收集,氨基甲酸铵受热易分解,且生成氨基甲酸铵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5)样品中碳元素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根据碳原子守恒、混合物总质量列方程计算.

解答 解:(1)三颈烧瓶内制备氨气,反应由液体与固体不加热制备氨气,可以是浓氨水与碱制备,由于氨基甲酸铵易水解,U型管内氢氧化钠干燥氨气,在5中反应得到氨基甲酸铵,6中稀硫酸进行尾气处理,
故答案为:浓氨水;U型管;干燥氨气;
(2)若反应初期观察到装置内稀硫酸溶液中产生气泡,说明有二氧化碳排出,通入氨气的量不足,应该适当加快产生氨气的流速,
故答案为:加快;
(3)①氨基甲酸铵受热分解成尿素CO(NH22,由原子守恒可知还生成水,反应方程式为:NH2COONH4$\frac{\underline{\;\;△\;\;}}{\;}$CO(NH22+H2O,
故答案为:NH2COONH4$\frac{\underline{\;\;△\;\;}}{\;}$CO(NH22+H2O;
②氨基甲酸铵受热易分解,采取减压低温烘干,即真空微热烘于,
故答案为:D;
(4)用玻璃烧瓶做反应器,内壁容易形成致密坚硬、粘附能力强的产物结晶体,不利于产品收集,不利于内壁影响散热,合成H2NCOONH4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过高不利于H2NCOONH4的生成,改用聚氯乙烯薄膜材料的反应器,可以避免上述情况,
故选:AB;
(5)样品中碳元素全部转化为碳酸钙,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frac{1.5g}{100g/mol}$=0.015mol,设氨基甲酸铵、碳酸氢铵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
根据碳原子守恒,则x+y=0.015
根据总质量可知,则78x+79y=1.173
解得x=0.012,y=0.003
0.012mol×78g/mol=0.936g,
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质量分数=$\frac{0.936g}{1.173g}$×100%=79.8%,
故答案为:79.8%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实验、物质的分离提纯、对装置的分析评价、对信息的获取与迁移应用、化学计算等,(5)中计算为易错点,关键是注意碳元素全部转化为碳酸钙,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与灵活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方法可以加快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的是(  )
A.改用98%的浓硫酸B.降温C.加入CuSO4固体D.加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mg甲烷燃烧后得到CO、CO2和H2O(g)组成的混合气体,其质量为14.4克.将其通过足量碱石灰后,气体质量变为2.8克.则混合气体中H2O的质量是多少(  )
A.3.6gB.1.8gC.7.2gD.4.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俗名“大苏打”,又称“海波”.已知Na2S2O3•5H2O是无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它受热、遇酸易分解,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某兴趣小组拟制备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反应原理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
Ⅰ.(图1)制备Na2S2O3

(1)①仪器b的名称蒸馏烧瓶,d中盛放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
②b中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3+H2SO4(浓)$\frac{\underline{\;\;△\;\;}}{\;}$ Na2SO4+SO2↑+H2O.
③反应开始后,要控制SO2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控制反应温度或调节酸的滴加速度等(写出一条即可).
Ⅱ.分离Na2S2O3并测定含量(图2)
(2)为了减少产品损失,操作①时需趁热过滤.操作②是过滤、洗涤、干燥,其中洗涤操作时用
乙醇做洗涤剂.干燥操作时(装置如图3所示),通入H2的目的是排出空气,防止硫代硫酸钠被氧化.
(3)制得的粗晶体中往往含有少量杂质.为了测定粗产品中Na2S2O3•5H2O的含量,采用在酸性条件下用KMnO4标准液滴定的方法(假设粗产品中的杂质与酸性KMnO4溶液不反应).称取1.50g粗产品溶于水,用0.20mol•L-1KMnO4溶液(加适量稀硫酸酸化)滴定,当溶液中S2O32-全部被氧化时,消耗高锰酸钾溶液体积40.00mL.(5S2O32-+8MnO4-+14H+═8Mn2++10SO42-+7H2O)
①KMnO4溶液置于酸式(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②若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标准液后,溶液恰好由无色变浅紫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则达到滴定终点.
③产品中Na2S2O3•5H2O的质量分数为82.7%(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罝进行某些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图中部分夹持装置省略).
(1)为制取干燥氨气,可将装置C与D连接,C中橡皮管的作用是平衡分液漏斗与圆底烧瓶中压强,便于液体顺利流下;装置D中的固体宜选用碱石灰.
(2)利用装罝A和E组合实验可比较Cl2和I2的氧化性强弱.若E中盛有混合液体,下层是CCl4,充分反应后,振荡E,观察到能证明Cl2和I2氧化性强弱的实验现象是四氯化碳层由无色变为紫红色,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2Cl-+I2
(3)在装罝B中装满水可用来收集NO,此时NO气体的入口是②(填①或②).
(4)利用装罝F可在实验室中制备对氯苯甲酸(),有关反应、数据和实验步骤如下:
熔点/℃沸点/℃颜色水溶性相对分子质量
对氯甲苯7.5162无色难溶126.5
对氯苯甲酸243275白色微溶156.5
对氯苯甲酸钾具有盐的通性,属于可溶性盐
实验步骤:在装置F250mL的三颈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剂、适量KMnO4、100mL水;安装好装置,在滴液漏斗中加入6.00mL对氯甲苯(6.42g),在温度约93℃时,逐滴滴入对氯甲苯,并控制温度在93℃左右,反应2小时,过滤,将滤渣用热水洗涤,使洗涤液与滤液合并,并加入稀硫酸酸化、加热浓缩,再过滤,将滤渣用冷水洗涤,干燥后称量滤渣质量为7.19g.清回答下列问题:
①量取6.OOmL对氯甲苯应选用的仪器是C(填正确选项的编号).
A.10mL量筒    B.50mL容量瓶   C.25mL酸式滴定管   D.25mL碱式滴定管
②控制温度在93℃左右的加热方法是水浴加热.
③将洗涤液与滤液合并后加入稀硫酸酸化时,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④本实验的产率约为D(填正确选项的编号).
A.60%    B.70%    C.80%      D.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四个反应中,与其它三个反应类型不同的是(  )
A.CH3CHO+H2$\stackrel{Ni}{→}$CH3CH2OH
B.CH3CHO+2Ag(NH32OH$\stackrel{△}{→}$CH3COONH4+2Ag↓+3NH3+H2O
C.CH3CHO+2Cu(OH)2+NaOH$\stackrel{△}{→}$CH3COONa+Cu2O↓+3H2O
D.2CH3CHO+O2$\stackrel{△}{→}$2CH3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纯水不导电,所以水不是电解质
B.SO3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强,所以SO3是电解质
C.液态的铜导电性很好,所以铜是电解质
D.Na2O液态时能导电,所以Na2O是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从下列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事实结论
AA元素的原子半径比B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周期表中A位于B的下一周期
B将CO2通入到Na2SiO3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酸性:H2CO3>H2SiO3
C常温下,铜能与浓硝酸反应而铝被浓硝酸钝化还原性:Cu>Al
D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非金属性:P>N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A、B、C、D 4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A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M层电子数之和相等,D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电子总数的一半.请回答下列问题:
(1)4种元素的符号依次是AS,BCl,CK,DCa.它们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K>Ca>S>Cl.
(2)试写出4种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A,B,C,D.它们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r(S2-)>r(Cl-)>r(K+)>r(Ca2+).
(3)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是H2SO4、HClO4、KOH、Ca(OH)2,分别比较它们酸性和碱性的强弱酸性:HClO4>H2SO4,碱性:KOH>Ca(OH)2
(4)写出能够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HCl、H2S,比较其稳定性:HCl,理由是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