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过氧化氢(H2O2)为淡蓝色粘稠液体,是中学常见试剂.
(1)H2O2含有的共价键类型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2)H2O2能与水任意比混合,且纯净的H2O2具有较高的沸点,这可能与H2O2与水以及H2O2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有关.
(3)实验室可用稀硫酸与BaO2反应来制取H2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O2=BaSO4↓+H2O2
(4)经测定H2O2为二元弱酸,酸性比碳酸还弱,不稳定易分解.已知Na2O2中通入干燥的CO2不反应,但通入潮湿的CO2却可以产O2,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Na2O2+H2CO3=Na2CO3+H2O22H2O2=2H2O+O2↑.
(5)现有一份H2O2溶液,某学习小组想测定其浓度,查阅资料得知方法如下:用移液管吸取10.00mL的H2O2样品,置于l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取25.00mL溶液置于锥形瓶再加入l0mL 3mol/L的稀硫酸(过量),用0.02mol/L的标准浓度的KMnO4溶液滴定,所用体积为20.00mL,则上述滴定过程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5H2O2+2MnO4-+6H+=2Mn2++5O2↑+8H2O,原H2O2溶液的浓度为13.6 g/L.

分析 (1)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不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
(2)过氧化氢分子间,氧原子和氢原子间易形成氢键,氢键的存在使物质的熔沸点较高;
(3)稀硫酸与Ba02反应来生成H2 O2和硫酸钡沉淀;
(4)根据碳酸酸性大于H2O2,Na2O2与干燥的CO2不反应,知应是水和CO2生成碳酸,依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碳酸再与Na2O2反应生成H2O2;H2O2不稳定,发生了分解;
(5)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过氧化氢为氧气,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为锰离子,结合反应的定量关系计算元过氧化氢的浓度.

解答 解:(1)H2O2中H原子和O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O原子和O原子之间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故答案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2)过氧化氢分子间,氧原子和氢原子间易形成氢键,H2O2能与水任意比混合,且纯净的H2O2具有较高的沸点,
故答案为:氢键;
(3)稀硫酸与Ba02反应来生成H2O2和硫酸钡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O2=BaSO4↓+H2O2
故答案为:H2SO4+BaO2=BaSO4↓+H2O2
(4)经测定H2O2为二元弱酸,酸性比碳酸还弱,不稳定易分解.已知Na2O2中通人干燥的C02不反应,但通人潮湿的CO2却可以产生O2,是水和CO2生成碳酸,依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碳酸再与Na2O2反应生成H2O2;H2O2不稳定,发生了分解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CO2+H2O=Na2CO3+H2O2 2H2O2=2H2O+O2↑,
故答案为:Na2O2+CO2+H2O=Na2CO3+H2O2 2H2O2=2H2O+O2↑;
(5)2MnO4-+5H2O2+6H+=2Mn2++8H2O+5O2↑,用移液管吸取10.00mL的H2O2样品,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取25.OOmL溶液置于锥形瓶再加入lOmL 3mol/L的稀硫酸(过量),用0.02mol/L的标准浓度的KMnO4溶液滴定,所用体积为20.00ml,
          2MnO4-+5H2O2+6H+=2Mn2++8H2O+5O2↑,
            2       5
  0.02×0.02mol      n(H2O2
n(H2O2)=0.001mol
100ml溶液中含过氧化氢物质的量=$\frac{100}{25}$×0.001mol=0.004mol
原H2O2溶液的浓度=$\frac{0.004mol×34g/mol}{0.01L}$=13.6g/L;
故答案为:2MnO4-+5H2O2+6H+=2Mn2++8H2O+5O2↑;13.6.

点评 本题考查了过氧化氢结构、性质的分析应用,溶液浓度的测定方法,注意过氧化氢结构特点及性质,注意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价键区别,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常温下,用0.1mol•L-1的CH3COOH溶液滴定20mL 0.1mol•L-1的NaOH溶液,当滴加VmLCH3COOH溶液时,混合溶液的pH=7.已知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关系式正确是(  )
A.Ka=$\frac{2×1{0}^{-7}}{0.1V-2}$B.V=$\frac{2×1{0}^{-7}}{0.1{K}_{a}-2}$
C.Ka=$\frac{2×1{0}^{-7}}{V+20}$D.Ka=$\frac{2×1{0}^{-8}}{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正确的是(  )
A.第IIIA的铊(Tl)既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氢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放出氢气
B.第VIIA的砹(At)为有色固体,易溶于四氯化碳,但难溶于水
C.第IIA的锶的硫酸盐(SrSO4)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第VIA的硒的氢化物(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了解到以下内容:
乙二酸(HOOC-COOH,可简写为H2C2O4)俗称草酸,易溶于水,属于二元中强酸(为弱电解质),且酸性强于碳酸,其熔点为101.5℃,在157℃升华.为探究草酸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向盛有1mL饱和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乙二酸溶液,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2C2O4=HC2O4-+CO2↑+H2O;.
(2)向盛有乙二酸饱和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振荡,发现其溶液的紫红色褪去,说明乙二酸具有还原性(填“氧化性”、“还原性”或“酸性”),请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MnO4-+5 H2C2O4+6 H+═2 Mn2++10 CO2↑+8 H2O
(3)将一定量的乙二酸放于试管中,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注:忽略草酸的升华,且夹持装置未标出):

实验发现:装置C、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CuSO4粉末变蓝,F中CuO粉末有黑色变为红色.据此回答:
上述装置中,D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乙二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frac{\underline{\;\;△\;\;}}{\;}$H2O+CO↑+CO2↑.
只根据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否得出“草酸分解产物中一定有CO”的结论不能(填“能或不能”)
若不能应怎样改进?在D、E之间增加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4)该小组同学将2.52g草酸晶体(H2C2O4•2H2O)加入到100mL 0.2mol/L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下列关系合理的是CD
A.c(Na+)+c(H+)=c(HC2O4-)+c(OH-)+c(C2O42-
B.c(HC2O4-)+c(C2O42-)=0.2mol•L-1
C.c(HC2O4-)>c(C2O42-)>c(H2C2O4
D.c(Na+)=c(H2C2O4)+c(HC2O4-)+c(C2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关于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装置①制取氨气
B.装置②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C.装置③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D.装置④b口进气可收集CO2等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  ②3.01×1023个HCl分子 ③17.6g CO2 ④0.2mol 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  )
a.体积②>③>①>④b.密度③>②>④>①
c.电子总数②>③>①>④d.原子总数①>③>②>④
A.abcdB.bcdC.acdD.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根据水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按要求完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水只作氧化剂:2Na+2H2O=2NaOH+H2
(2)水只作还原剂:2F2+2H2O=4HF+O2
(3)水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4)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2Na2O2+2H2O=4NaOH+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所示,组成一种原电池.试回答下列问题(灯泡功率合适):
(1)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时,灯泡亮(填“亮”或“不亮”,填“亮”做a题,填“不亮”做b题).a.若灯泡亮,则Al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b.若灯泡不亮,其理由为:此空不做.
(2)电解质溶液为NaOH(aq)时,灯泡亮(填“亮”或“不亮”,填“亮”做a题,填“不亮”做b题).a.若灯泡亮,则Mg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6H2O+6e-=3H2+6OH-;Al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Al-6e-+2OH-=2AlO2+6H2O.b.若灯泡不亮,其理由为:此空不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物质或微粒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有误的是(  )
A.NaCl:B.MgBr2
C.Na2S:D.Ca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