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X与滤纸接触处变红 | |
B. | SO42-由锌电极附近通过隔膜向铜电极附近运动 | |
C. | Y与滤纸接触处有氧气生成 | |
D. | 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
分析 左边装置是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锌作负极,铜作正极,右边装置相当于电解池,与原电池负极相连的是阴极,与原电池正极相连的是阳极,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解答 解:A.X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和氢离子,滴加酚酞不变色,故A错误;
B.SO42-由铜电极附近通过隔膜向锌电极附近运动,故B错误;
C.Y为电解池阴极,阴极上阳离子放电,不可能生成氧气,故C错误;
D.在Zn、Cu、CuSO4构成的原电池中,锌做负极,铜做正极,和原电池的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阳极,和原电池的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所以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根据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判断方法、电解池中阴阳极的判断方法及反应类型来解答,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凡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含金属元素 | |
B. | 在化合物MgCl2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 | |
C. | 离子化合物一定能导电 | |
D. | 原子序数为11与9的元素能够形成离子化合物,该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 |
B. | 粗盐提纯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以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 |
C. | 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 |
D. |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最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a2++SO42-═BaSO4↓ | |
B. | 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CO32-+2H+═CO2↑+H2O | |
C. | 向较浓的Na2SiO3溶液中滴加适量盐酸制得硅酸胶体:SiO32-+2H+=H2SiO3(胶体) | |
D. | 向氯化铝溶液中加过量氨水:A13++4NH3•H2O=AlO2-+2H2O+4NH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钙反应 | B. |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 ||
C. | 单质硫与氧气反应 | D. | 铁粉与氯气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以上锈蚀过程是发生的化学腐蚀 | |
B. | 从锈蚀反应的最终结果看,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
C. | 反应的实质是氧气被还原,金属铁被氧化 | |
D. | 从反应机理看,锈蚀过程发生的是析氢腐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时,可将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 | |
B. | 过滤时应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为了加快过滤速度 | |
C. | 除去N2中混有的O2,可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 |
D. | 粗盐提纯时,当蒸发到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