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
B.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C.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D.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分析 A、同主族,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B、卤素单质的颜色从上到下逐渐加深;
C、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D、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解答 解:A、F、Cl、Br、I的核电核数逐渐增多,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被其它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故A错误;
B、F2、Cl2、Br2、I2单质的颜色分别是浅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和紫黑色,即其颜色逐渐加深,故B正确;
C、F、Cl、Br、I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核数的增加而增多,故C正确;
D、按照F、Cl、Br、I的顺序,核电核数逐渐增加,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结合卤族元素考查学生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注意把握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A.B.氯气C.二氧化碳D.氯化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为了将混有K2SO4、MgSO4的KNO3固体提纯,并制得纯净的KNO3溶液,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操作①为(加水)溶解;
(2)操作②~④加入的试剂可以为Ba(NO32、K2CO3、KOH.
(3)如何判断SO42-已除尽,简述实验操作取少许滤液,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向其中加入少量Ba(NO32溶液,若不变浑浊,表明SO42-已除尽;
(4)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多次沉淀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多次过滤,理由生成的沉淀可一次性过滤,如果分步过滤会使操作复杂化.
(5)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调节溶液的pH不能用盐酸,而应该用硝酸,否则会引入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4NH3(g)+5O2(g)?4NO(g)+6H2O(g)△H=-905.9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4 mol NH3和5 mol O2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905.9 kJ
B.平衡时,$\frac{4}{5}$v(O2)=v(NO)
C.平衡后降低压强,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增大
D.平衡后升高温度,混合气体中NO含量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原电池反应必须是氧化还原反应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级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一个π键,它们分别是(  )
A.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C.C-H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有1个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还有1个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D.C-C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
A.丙烯和丙醛B.苯和聚氯乙烯C.乙酸和溴乙烷D.乙烯和乙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时负极发生的反应为H2+2OH--2e-═2H2O
B.电解质溶液为硫酸溶液时正极发生的反应为O2+4e-+4H+═2H2O
C.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时正极发生的反应为O2+2H2O+4e-═4OH-
D.以固体氧化锆-氧化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氧离子(O2- )在其间通过,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不正确的是(  )
A.H2B.NaCl:C.NaOH:D.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