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叙述Ⅰ | 叙述Ⅱ |
A | 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 | 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 |
B | 浓硫酸具有酸性和吸水性 | 浓硫酸可使PH试纸先变红后变黑 |
C | Cl2和SO2均有漂白性 | Cl2和SO2均可使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 |
D | C的还原性小于Si | 可用焦炭和石英在高温下反应制取粗硅和CO2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浓硝酸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硝酸显黄色;
B、浓硫酸可使PH试纸先变红体现酸性,后变黑体现脱水性;
C、氯气不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利用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生成无色物质;
D、同一条件下,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解答 解:A、浓硝酸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硝酸显黄色,陈述I、II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故A正确;
B、浓硫酸可使PH试纸先变红体现酸性,后变黑体现脱水性不是吸水性,故B错误;
C、氯气无漂白性,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可使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氢氧根离子,从而使溶液褪色,不能体现SO2的漂白性,故C错误;
D、同一条件下,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该反应中C是还原剂、Si是还原产物,所以该反应条件下C的还原性比Si强,但焦炭和石英在高温下反应制取粗硅和CO,不是CO2,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熟悉浓硝酸、氯气、二氧化硫、浓硫酸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次氯酸、二氧化硫漂白原理的不同,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aSO3与稀HNO3反应:BaSO3+2H+═Ba2++SO2↑+H2O | |
B. | Ca(OH)2溶液与过量NaHCO3溶液反应:HCO3-+Ca2++OH-═CaCO3↓+H2O | |
C. | 酸性溶液中KIO3与KI反应生成I2:IO3-+I-+6H+═I2+3H2O | |
D. | 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2O2: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H4+2O2→CO2+2H2O | |
B. | CH2=CH2+Br2→BrCH2CH2Br | |
C. | CH3CH2CH2Cl+NaOH→CH3CH=CH2+NaCl+H2O | |
D. | -Cl+H2O→-OH+H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为防止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 |
B. | 高温条件能杀死H7N9禽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 |
C. | 为消除碘缺乏症,卫生部规定必须在食盐中加单质碘 | |
D. | 油脂是产生能量很高的营养物质,在饮食中不必控制油脂的摄入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5.6g | B. | 11.2g | C. | 22.4g | D. | 33.6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Mg(HCO3)2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Mg2++HCO3-+OH-═MgCO3↓+H2O | |
B. | 向含1 mol KAl(SO4)2的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沉淀质量最大时的反应:Al3++2SO42-+2Ba2++4OH-=2BaSO4↓+AlO2-+2H2O | |
C. | 向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Ba2++2OH-+2H++SO42-═BaSO4↓+2H2O | |
D. | 向Fe(NO3)2和NaBr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6Br-+2NO3-+8H+=3Br2+2NO↑+4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铝与烧碱溶液反应:Al+2OH-=AlO2-+H2↑ | |
B. | 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 |
C. | 过量CO2气体通入次氯酸钙溶液中:CO2+2ClO-+H2O=CO32-+2 HClO | |
D. | 氯化铁溶液呈酸性:Fe3++3H2O?Fe(OH)3+3 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阴极室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 |
B. | M为阳离子交换膜,N为阴离子交换膜 | |
C. | 若去掉双极膜(BP),阳极室会有C12生成 | |
D. | 电路中每转移1mol电子,两极共得到0.5 mol气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溴水 | B. | 氯化铁溶液 | ||
C.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D. | 硝酸银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