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当一块冰融化成水,再转变为水蒸气时,一定( )
A.先放出能量,再吸收能量B.先吸收能量,再放出能量
C.只放出能量D.只吸收能量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选项中,各类物质依次表示为X、Y、Z,其中与图中三个圆所示的从属关系不相符的是:
A. 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
B. 胶体、分散系、混合物
C. 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化学反应
D. 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肉桂酸异戊酯( )是一种香料,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① ;
②C为甲醛的同系物,相同条件下其蒸气与氢气的密度比为22.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 .
(2)B和C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 .
(3)F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为 .
(4)E和F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类型为 .
(5)F的同分异构体中不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的共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两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1的为写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与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置:
(1)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备Cl2 , 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 ,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
B D
(3)装置C的作用是
(4)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
①指出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SO2和Cl2通过浓硫酸的两个目的 、 .
②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 、 ,并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g Mg、Al合金完全溶解在C1mol/L、V1LHCl溶液中,产生bmolH2。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2mol/LV2L NaOH溶液,恰好使沉淀达到最大值,且沉淀质量为dg。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 d=a+34b B.
C. 铝的质量为 D. 与金属反应后剩余盐酸为(C1V1-2b)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反应原理对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1)298K,101KPa时,在1L水中可溶解0.09mol氯气,实验测得溶于说的氯气约有 与水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NaHCO3固体,溶液中c(H+),c(Cl﹣)(填“增大”、“减小”、“不变”)
(2)用水稀释0.1mol/L氨水,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的是(填字母)
a.c(OH﹣) b.c(NH3H2O) c.c(NH4+)c(OH﹣)
d.NH3H2O的电离程度 e.溶液的导电性
当溶液适当升高温度(不考虑NH3H2O分解和NH3逸出),上述数据增大的是;在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不考虑溶液温度变化),上述数据增大的是;当加入少量NaOH固体(不考虑溶液温度变化),上述数据增大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煤化工中生产的CO和H2可制取甲醇,发生的反应为CO(g)+2H2(g) CH3OH(g) △H=-99kJ/mol。
(1)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消耗CO和消耗CH3OH的速率相等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C.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CO的转化率
D.增大压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2)在某温度时,将1.0mol CO 与2.0 mol H2充入2 L的空钢瓶中,发生上述反应,在第5 min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此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为10%。甲醇浓度的变化状况如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5 min 时,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
②5 min 时达到平衡,H2的平衡转化率α=_____%.化学平衡常数K= _______。
③1min 时的v正(CH3OH)______ 4min 时v逆(CH3OH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④若将钢瓶换成同容积的绝热钢瓶,重复上述实验,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_____0.1(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