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某化合物X 3.2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4.4gCO2和3.6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X是烃类物质B.化合物X的实验式为CH4
C.化合物X具有多种同分异构体D.可以确定化合物X的结构式

分析 完全燃烧,只生成4.4g CO2和3.6g H2O,则有机物一定含C、H元素,m(C)=$\frac{4.4g}{44g/mol}$×12g/mol=1.2g,m(H)=$\frac{3.6g}{18g/mol}$×2×1g/mol=0.4g,1.2g+0.4g=1.6g<3.2g,则有机物一定含O元素,该化合物中C、H、O原子个数比=$\frac{4.4g}{44g/mol}$:($\frac{3.6g}{18g/mol}$×2):$\frac{3.2g-1.6g}{16g/mol}$=1:4:1,其实验式为CH4O,结合H原子已经达到饱和分析.

解答 解:完全燃烧,只生成4.4g CO2和3.6g H2O,则有机物一定含C、H元素,m(C)=$\frac{4.4g}{44g/mol}$×12g/mol=1.2g,m(H)=$\frac{3.6g}{18g/mol}$×2×1g/mol=0.4g,1.2g+0.4g=1.6g<3.2g,则该有机物一定含O元素,
A.有机物含C、H、O元素,不属于烃类,故A错误;
B.该化合物中C、H、O原子个数比=$\frac{4.4g}{44g/mol}$:($\frac{3.6g}{18g/mol}$×2):$\frac{3.2g-1.6g}{16g/mol}$=1:4:1,其实验式为CH4O,故B错误;
C.X的实验式为CH4O,由于H达到饱和,其分子式为CH4O,为甲醇,不存在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根据C可知X为甲醇,能够确定其结构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分子式计算的确定,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燃烧规律及原子守恒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守恒法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①肼(N2H4)溶于水显碱性,其原理与氨相似,但其碱性不如氨强,写出其溶于水呈碱性的离子方程式:N2H4+H2O?NH2NH3++OH-
②传统制备肼(N2H4)的方法是以NaClO氧化NH3制得肼的稀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O+2NH3═N2H4+NaCl+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黄绿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其变化可表述为:
2KClO3+4HCl(浓)═2KCl+2ClO2↑+C12↑+2H2O
(1)该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之比是1:1
(2)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①③(填写编号).
①还原性    ②氧化性    ③酸性
(3)若产生标准状况下体积为6.72L的气体,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已知难溶性物质K2SO4•MgSO4•2CaSO4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K2SO4•MgSO4•2CaSO4 (s)?2Ca2++2K++Mg2++4SO42-.不同温度下,K+的浸出浓度与溶浸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平衡的Ksp=c2(Ca2+)•c2(K+)•c(Mg2+)•c4(SO42-
B.向该体系中加入饱和K2SO4溶液,溶解平衡向左移动
C.升高温度,溶浸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向该体系中加入饱和NaOH溶液,溶解平衡不发生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某学习小组分析实验室制氯气的方法后认为:MnO2与FeCl3•6H2O共热能产生Cl2,于是设计了如图装置验证该结论.
【查阅资料】FeCl3•6H2O是棕黄色晶体,熔点37℃,沸点280~285℃.
【实验设计】

若结论成立,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KI=2KCl+I2,C中的试剂是NaOH溶液.
【实验过程】
操作现象
(1)经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
(2)添加药品,连接装置.
(3)点燃酒精灯.
i.A中部分固体熔化,上方出现白雾;
ii.稍后,产生黄色气体,管壁附着黄色液滴;
iii.B中溶液变蓝.
【实验分析】
(1)小组讨论一致认为现象i中的白雾是盐酸小液滴,产生白雾的原因是FeCl3•6H2O受热水解增强,生成HCl气体同时失去结晶水,HCl与H2O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2)分析现象ii时发生了分歧,有同学认为:FeCl3•6H2O是棕黄色,沸点不高,黄色气体重含有FeCl3也会导致B中溶液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2I-=2Fe2++I2
小组同学通过下列实验证明现象ii的黄色气体中含有Fe3+,将下列实验补充完整:
a.只在A中加入FeCl3•6H2O,加热,开始产生白雾,稍后出现黄色气体,管壁仍有黄色液滴.
b.将黄色气体通入B中的KSCN溶液,溶液变红.
(3)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含有 Cl2,小组在A、B 间增加盛有饱和氯化钠溶液的试管,气体依次通过饱和氯化钠溶液、KI淀粉溶液后,KI淀粉溶液变蓝,证实黄色气体中含有Cl2.饱和氯化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FeCl3
(4)A中固体充分加热后得到Fe2O3和MnCl2,若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A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nO2+2FeCl3•6H2O$\frac{\underline{\;\;△\;\;}}{\;}$Fe2O3+MnCl2+Cl2↑+2HCl↑+11H2O.从混合物中分离出Fe2O3的方法是: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干燥,即得Fe2O3
【安全预案】在实验过程中,若试管B中溶液已经开始发生倒吸,应立即采取的一种措施是c(填写编号).
a.移去酒精灯     
b.取下B中盛有溶液的试管
c.将A、B间的导管从乳胶管中取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苯的一氯代物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B.乙醇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乙烯、苯、乙酸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D.C2H4O2和C4H8O2分子组成相差2个CH2,一定互为同系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中学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R、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占据三个周期.Y和M位于同主族,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这五中元素组成一种离子化合物Q.取一定量Q溶于蒸馏水得到溶液,向溶液中滴加稀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简单的离子半径:M>Y>Z
B.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
C.由R、X、Y、M四种元素只组成一种盐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M>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碳酸钙受热分解B.食物氧化腐败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中和热测定实验中,量取反应物时,取50mL 0.50mol•L-1的盐酸,还需加入的试剂是 (  )(填序号).
A.50mL 0.50mol•L-1NaOH溶液B.50mL 0.55mol•L-1NaOH溶液
C.1.0gNaOH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