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是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没有取下来;
(2 )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3)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褪色.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其中试管B的现象为:褪色的品红又恢复成红色.

分析 (1)依据分液漏斗使用方法解答:使用分液漏斗时应取下塞子,使分液漏斗内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保证液体顺利流出;
(2)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和氯化锰、水;
(3)二氧化硫能够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因而具有漂白性,该无色化合物具有不稳定性,受热容易分解.

解答 解:(1)使用分液漏斗时应取下塞子,使分液漏斗内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保证液体顺利流出,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原因是: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没有取下来;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没有取下来
(2)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和氯化锰、水,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3)二氧化硫能够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因而具有漂白性,该无色化合物具有不稳定性,受热容易分解,所以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加热后溶液恢复颜色;
故答案为:褪色的品红又恢复成红色.

点评 本题考查氯气和二氧化碳漂白性的对比实验,明确氯气、二氧化硫制备原理及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二氧化硫漂白性原理和不稳定性的特点,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1
B.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571.6 kJ•mol-1
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1
D.500℃、30 MPa下,将0.5 mol N2(g)和1.5 mol 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kJ•mo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a.氧化性   b.还原性   c.不稳定性   d.挥发性   (用序号填空)
①浓硝酸要避光保存在阴凉处,是因为浓硝酸具有c;
②浓硝酸可使铁、铝产生钝化现象,是因为浓硝酸具有a;
③打开浓硝酸的瓶盖,可见到白雾,是因为浓硝酸具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由下列实验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的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实验事实结论
AKClO3和SO3溶于水后能导电KClO3和SO3为电解质
BSO2通入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BaSO3不溶于强酸
C将CO2通入NaAlO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结合H+的能力:HCO${\;}_{3}^{-}$<AlO${\;}_{2}^{-}$
D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非金属性:P>N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常温下,在下列给定条件的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澄清透明的溶液中:Cu2+、Fe3+、NO3-、Cl-
B.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Fe2+、K+、NO3-、SO42-
C.含有大量ClO-的溶液中:K+、OH-、I-、SO32-
D.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1的溶液:NH4+、SO42-、HCO3-、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O2、SO2、BF3、NCl3分子中没有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满足了8电子稳定结构
B.单质的晶体中一定不存在的微粒是阴离子
C.P4和CH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且键角都为109°28ˊ
D.NaCl晶体中与每个Na+距离相等且最近的Cl-共有12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探究小组为探究氯气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是用来制取氯气的,若烧瓶中盛放的是漂白粉,分液漏斗中是浓盐酸
①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Ca(ClO)2+4(HCl)═2Cl2↑+1CaCl2+2(H2O)
②装置A中g管的作用是平衡压强,使浓盐酸能顺利地滴入烧瓶中.
(2)装置D中放有一块红色的纸条,一半用水润湿,一半干燥.实验过程中发现,湿润的部分很快褪色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整块纸条全部褪色.某同学认为是因为装置D中下半部分氯气浓度大于上半部分,这种解释是否合理?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若不合理请说明真正的原因:实验进行中氯气与湿润纸条中的水生成HClO,使纸条湿润部分褪色,干燥的部分无水,不能生成HClO所以不褪色,但过一段时间后由于水分子运动,整个纸条都变得湿润,所以就全部褪色了(若填合理则此空不答).
(3)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注射器从E中抽取少量溶液,检验出有Fe3+生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Cl2+Cl2═2FeCl3
(4)该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尾气处理的化学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实验室用固体烧碱配制500ml  0.1mol/L的NaOH溶液.
(1)需称量2.0g的烧碱固体,固体应放在烧杯中称量.
(2)配制过程中一定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填写代号)D
A、烧杯   B、玻璃棒  C、500ml容量瓶  D、锥形瓶   E、胶头滴管  F、洗瓶
(3)由(2)中列出的仪器判断,完成实验还缺少的仪器是托盘天平 药匙
(4)在容量瓶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填写代号)B、C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NaOH溶液洗涤
C、将烧碱固体在500ml烧杯中加约450ml水溶解,恢复至室温后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定容
D、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5)下列实验操作会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的是(填写代号)④⑥
①容量瓶事先用蒸馏水洗涤,没有干燥就进行实验
②用玻璃棒搅拌溶解溶质时,用力过猛,一部分液体溅出烧杯
③转移完毕后,没有洗涤操作直接加水定容
④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
⑤定容后对容量瓶内的溶液上下颠倒摇匀,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⑥配制时,溶解后未经冷却将较浓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
⑦定容时加水不小心超过刻度线,立即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液体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向炭粉、Cu和Fe2O3组成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A,将沉淀物洗涤、干燥,得到固体B.
(1)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氧元素在周期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VIA族.
(2)关于固体B的成分,下列选项中可能的有ABCE.
A.炭粉      B.炭粉和Cu    C.炭粉和Fe2O3 D.Cu和Fe2O3   E.炭粉、Cu和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