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2SO3(g)△H<0
(1)如果2min内SO2的浓度由6mol/L下降为2mol/L,那么,用O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mol•L-1•min-1
(2)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1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frac{{c}^{2}(S{O}_{3})}{{c}^{2}(S{O}_{2})•c({O}_{2})}$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K(B)(填“>”、“<”或“=”).
(3)此反应在恒温密闭的装置中进行,能充分说明此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D(填字母).
A.接触室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B.接触室中SO2、O2、SO3的浓度相同C.接触室中S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D.接触室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4)图2表示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b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温;b~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减小SO3浓度; 若增大压强时,请把反应速率变化情况画在c~d处.

分析 (1)根据v=$\frac{△c}{△t}$和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得出正确结论;
(2)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据此书写,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K不变;
(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同物质),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变,以此分析;根据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结合温度、压强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判断,a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且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b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注意逆反应速率突然减小的特点.

解答 解:(1)v(SO2)=$\frac{6mol/L-2mol/L}{2min}$=2 mol•L-1•min-1;v(O2):v(SO2)=1:2,v(O2)=$\frac{1}{2}$v(SO2)=1mol•L-1•min-1,故答案为:1mol•L-1•min-1
(2)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故可逆反应2NO(g)+2CO(g)?N2(g)+2CO2(g) 的平衡常数K=$\frac{{c}^{2}(S{O}_{3})}{{c}^{2}(S{O}_{2})•c({O}_{2})}$,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则压强不变,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则K(A)=K(B),故答案为:K=$\frac{{c}^{2}(S{O}_{3})}{{c}^{2}(S{O}_{2})•c({O}_{2})}$;=;
(3)A.气体的总质量不变,随反应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A正确;
B.平衡时接触室中SO2、O2的浓度一定不相同,开始物质的量为2:1,按2:1反应,平衡时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浓度之比为2:1,故B错误;
C.平衡时接触室中SO2、O2、SO3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2:1:2,可能不是2:1:2,与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有关,故C错误;
D.随反应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接触室中压强减小,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AD; a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且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说明平衡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应为升高温度的结果,b时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减小,在此基础上逐渐减小,应为减小生成物的原因,若增大压强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图象应为
故答案为:AD;升温; 减小SO3浓度;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图象问题、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状态的判断等,难度中等,注意把握曲线的变化趋势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某500mL溶液中含0.1mo1 Fe2+、0.2mol Fe3+,加人0.2mol铁粉.待Fe3+完全还原后.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0.8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甲、乙两化学活动小组对中学化学教材中“氨的催化氧化”进行了实验探究.
(1)甲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

①若A中使用的药品是NH4HCO3固体,则A需要的仪器有试管、导管、橡胶塞和b(填序号).
a.锥形瓶    b.酒精灯    c.烧瓶    d.蒸发皿
②装置B的作用是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C中所需的反应物氧气.
③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④若A、B中药品足量,则可以观察到装置F中的实验现象是铜片逐渐溶解,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蓝,液面上方气体逐渐变红棕色.
⑤该装置存在的主要缺陷是F中液体可能会倒吸,尾气产生的NO2会污染环境.
(2)乙小组认为可将甲小组的装置中A、B部分换成如图2所示装置(其余部分相同)进行实验.
①烧瓶中加入的是过氧化钠固体,则分液漏斗中加入的最佳试剂是浓氨水,U型管中加入的试剂是碱石灰(或氢氧化钠、氧化钙).
②此装置能产生大量氨气的原因是氨水中存在NH3+H2O?NH3•H2O?NH4++OH-,碱石灰与水反应产生OH-并放出大量热量,使平衡左移,利于NH3释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快慢:Na2CO3>NaHCO3
B.配制成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溶液的pH:Na2CO3>NaHCO3
C.106gNa2CO3和84gNaHCO3分别与过量的盐酸反应,放出CO2的质量:Na2CO3>NaHCO3
D.在Na2CO3和NaHCO3的稀溶液中,加C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当一小块金属钠久置在潮湿的空气中,可能有如下现象产生:①生成白色粉未;②表面变暗;③生成白色块状固体;④发生潮解,表面产生液体.这些现象的先后顺序为(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①③④D.④②③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已知水在25℃和95℃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1)则95℃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B,请说明理由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低时,水的电离程度小,c(H+)、c(OH-)小.25℃时,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硫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与硫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0:1.
(2)95℃时,若100体积pH=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a与b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a+b=14.
(3)曲线A所对应的温度下,pH=2的HCl溶液和pH=11的某BOH溶液中,若水的电离程度分别用α1、α2表示,则α12(填“大于”、“小于”、“等于”或“无法确定”).
(4)曲线B对应温度下,将0.02mol/LBa(OH)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7.已知C、D、E、H为气体,反应①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反应,反应④⑥⑧是实验室重要的物质检验反应,这些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生成物中的水均已略去).

试回答:
(1)写出化学式:K:Fe(OH)3    H:HCl
(2)反应⑦中A溶液显示的性质是:AD
(填序号:A、氧化性;B、还原性;C、酸性;D、碱性)
(3)若X是一种复盐(不考虑结晶水) X的化学式为:(NH4Fe(SO42
(4)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反应②2NH4++Fe2++40H-=2NH3↑+Fe(OH)2+2H2O;
反应③Cl2+20H-=C1-+C1O-+H2O;
反应④2Fe2++Cl2=2Fe3++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学生设计了一个实验以证明PbO中含有氧,反应方程式如下:
①PbO+C  $\frac{\underline{\;\;△\;\;}}{\;}$Pb+CO (主要)
②PbO+CO    $\frac{\underline{\;\;△\;\;}}{\;}$Pb+CO2
③〔Cu (NH32〕Ac+CO+NH3$\frac{\underline{\;\;△\;\;}}{\;}$〔Cu (NH33〕Ac•CO;△H<0(Ac-代表醋酸根离子此反应无明显现象)
试根据图回答问题:

(1)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开始一段时间可能没有现象,其原因是开始主要是发生反应①,生成的二氧化碳很少.
(2)烧杯中醋酸二氨合铜 (〔Cu (NH32〕Ac ) 的作用为吸收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3)实验后的醋酸二氨合铜经适当处理又可再生,适宜于再生的生产条件是加热、降压.(说明:不能加药品仅从生产条件考虑,以节约成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己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B中加入的干燥剂是③(填序号)①浓硫酸②无水氯化钙③碱石灰;
(3)能证明氨与氧化铜反应的现象:①C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②D中有无色液体生成;
设计实验检验D中无色液含有水: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现象为白色固体变蓝.
(4)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3Cu$\frac{\underline{\;\;△\;\;}}{\;}$N2+3H2O+3Cu.若收集到2.24L(STP)氮气,计算转移电子数为6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